2012vip12729 发表于 2016-3-10 09:07:39

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44级高二刚接这个班时,班内有个同学甲,平时总是见到他无所事事,对学习没有兴趣,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虽然我是苦口婆心,但是他依然是半理解半模糊。所以我采取针对个性的方针,从思想上去摸索去了解去观察去聆听,终于他被我感染了。深深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使他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于是我有进一步进行了解,高一时每次不完成作业都会招来老师严厉的批评,于是对于学习上他已经起了逆反心理。为了改变现状,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之外,我还特意安排他的座位和对于班集体改造的一些事宜,并且及时和老师们协商,对他的作业进行特殊的安排,还给他更多的自由的空间。慢慢的,我发现他变了,上课开始见到他回答问题的身影,琅琅读书的优美声音。我经常因为一点小小的进步去表扬他。在我与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会主动的帮助同学打扫教室卫生,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会心地笑了。后来,有一次我找他谈话时,他说:“老师,大家这样关心我,爱护我,帮助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对得起她吗?”我笑着说:“你长大了,懂事了,进步了。我真替你高兴。”虽然目前他的成绩还有待提高,到我感到非常高兴。案例分析: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某某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再者鼓动学生施以广爱,慢慢融合他,从而加快了改正错误意识的步伐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他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在此期间我还让一些优秀的学生来帮助他解难题,给他讲解学习方法,以实际的优秀作风和优良的光荣传统来感化他、熏陶他。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慢慢战胜了自己。短短的两三个月,他开始认真学习,遵守校规。见了老师问好。每听到这悦耳的声音,我心里的感触是没有任何词语能比拟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以人为本,付出师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