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标题:
教育案例 一节自然课
[打印本页]
作者:
sdhdzx41
时间:
2012-2-20 10:56:31
标题:
教育案例 一节自然课
一节自然课
【案例】
曾有一个中国教育考察团到美国的一所小学听课, 老师讲的是“蚯蚓”。老师将课前准备的一包蚯蚓放在讲台上,要求孩子们每人捉一条放在课桌上,由于孩子们都很小,或从来没有捉过蚯蚓,教室里乱作一团,不时还有孩子惊恐的尖叫声。教师站在一旁一直不做声。这一过程一直持续了15分钟。终于每个孩子都捉了一条蚯蚓放在课桌上了。
这时,老师才开始“上课”。要求孩子们仔细观察,看课桌上的蚯蚓有什么特点,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孩子说:“蚯蚓身上一环一环的。”
有孩子说:“蚯蚓贴地的一面毛茸茸的。”
每一个孩子的回答,老师都给予鼓励。
有孩子说:“我做了一个实验。我把蚯蚓切成两段,结果两段都还不停地动,说明蚯蚓生命力很旺盛。”
老师对此更是大加赞赏。
再一个孩子说:“我也做了一个实验。我用一根线拴在蚯蚓的身上,然后吞吞进喉咙里,过了一会再拉出来看,结果蚯蚓仍然活的。这进一步证明蚯蚓生命力很强。”
老师异常激动地说:“你太了不起了!你为了科学实验大胆尝试的精神,值得老师和每一个同学学习。”于是全班同学为他热烈鼓掌。
这堂课就这样热热闹闹地结束了。课后,考察团与这位老师座谈。问这老师:“学生捉蚯蚓的过程持续了15分钟,你为什么一言不发?为什么不让课堂尽快安静下来呢?”这位年轻的女老师只回答了一句话:“假如这些孩子连一条蚯蚓都捉不住,那我今天的课还有什么价值呢?”
【评析】
这真是一堂别开生面的自然课,与我们的拎着一张挂图,详细讲解蚯蚓的各部分生理构造和生活特性相比,显得课堂秩序“混乱”,教学内容“零乱”,可我们又不由得真心地叹服,这“乱”中透出的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即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这节课上老师让学生捉蚯蚓、观察、再交流。正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获得发现、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促进了学生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教师的赞赏,教师的激动,更是超越了知识的本身,赋予知识以人文的特性。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要让受教育者把周围的东西加以人化……从这些物品中感到人性的东西——人的智慧、才干和人对人的爱。”(苏霍姆林斯基)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在继承这些至理名言时,难道还不与“读书——听讲——复习、练习——考试”这样的方式说再见吗?
作者:
sdhdzx138
时间:
2012-2-20 11:10:39
不错,实验的引导,比单纯的说教好得多。
作者:
sdhdzx66
时间:
2012-2-20 15:38:56
我们真的缺少这一点,值得我们每位老师深思!
作者:
sdhdzx14
时间:
2012-2-20 20:28:22
不要忘记这一点!
作者:
sdhdzx14
时间:
2012-2-20 20:34:33
不要忘记这一点!
作者:
sdhdzx41
时间:
2012-2-21 08:23:05
谢谢大家的赞同
作者:
sdhdzx96
时间:
2012-2-21 21:37:15
真实 生动。
作者:
sdhdzx177
时间:
2012-2-21 21:54:27
很好,收藏了
作者:
sdhdzx157
时间:
2012-2-23 17:44:32
很不错,值得学习
作者:
名班主任3d77
时间:
2015-3-1 09:58:24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作者:
名师3b112
时间:
2015-3-10 16:07:24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作者:
名师3b112
时间:
2015-4-3 10:24:38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欢迎光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http://shequ.jspxedu.cn/)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