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标题:
地理诗句例析
[打印本页]
作者:
sdhdzx159
时间:
2012-3-7 08:25:45
标题:
地理诗句例析
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加深对诗句的理解,能激发我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扩展地理知识面。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眠》) 。
此句诗具体描绘当时的天气特征,而不是气候特征。天气和气候的主要区别是: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具体状况,包括阴晴、风雨、冷热、风力等,一般有较大的变化。气候是对一个地方长期的、有规律性的天气特征加以概括总结,得到的大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此句诗具体说明了夜间的风雨等大气状况及其变化,因而描述的是天气特征。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又名《草》。
万物的生长有一年一度的循环。以一年为周期的长时间变化规律,揭示气候特征。
3、“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 。
深秋晴朗的夜晚,天空云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得到大气补偿的能量少,地面温度下降快,当地面温度降到0℃以下,就会出现霜,即“山明水净夜来霜”。
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送瘟神》)
此诗句揭示了地球在不停地由西向东自转。适用于赤道地区,由此可计算出赤道地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赤道上1°弧线的长度。赤道地区自转的线速度为:40000千米÷24小时≈1670千米/小时(八万里即四万千米)。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赤道上1°弧线的长度:40000千米÷360°≈111千米/1°。赤道是地球的一个大圆,因此地球上的大圆每r弧线的长度约为111千米(球的大圆是指通过球心的截面与球面的相交线)。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
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由此可证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
6、“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
此句说明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一般情况下,在对流层里,海拔每高100米,气温下降0.6℃。在高空,由于距离地面远,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在海拔高的地区(如青藏高原),由于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小,气温低。
7、“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
“秋阴不散”的多云天气,因夜间云层愈厚,大气逆辐射愈强,地面就能获得较多的热量补偿。故夜间降温较晴天慢得多,地面温度不易降到0t以下。这就是秋季多云的夜晚不易形成霜冻的科学道理。而连续的阴天除使霜冻来得晚外,还会导致降水天气。诗人有声有色地描写了“秋阴不散”的两种结果。
作者:
sdhdzx41
时间:
2012-3-7 09:12:55
本帖最后由 sdhdzx41 于 2012-3-7 09:13 编辑
有很多也可以用生物来解释的
作者:
sdhdzx159
时间:
2012-3-8 08:04:36
作者:
sdhdzx178
时间:
2012-3-10 07:25:08
欢迎光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http://shequ.jspxedu.cn/)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