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标题:
2012生活与哲学第4课小测
[打印本页]
作者:
sdhdzx207
时间:
2012-3-23 06:56:31
标题:
2012生活与哲学第4课小测
1、地壳的剧烈运动会带来巨大破坏,2010年4月14日发生的青海玉树地震再次引起人们对地震的高度关注。据此回答1~2题。
1.地壳的变化“出人意料”,体现出①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②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 ③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④意识对物质的存在和变化不会产生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地震现象是一种“客观实在”,实实在在地作用于人类生活。关于“客观实在”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C.人们抽象出来的一切现象 D.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的共同的属性和本质
3.为确保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当天气象条件良好,广大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多次人工作业以消除降水隐患,但仍无法完全控制天气,这是因为( )
A.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B.自然界具有物质性,其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C.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无能为力 D.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4.生物进化论指出:现代生存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马克思主义又进一步揭示,劳动在由古猿向人的进化中起了决定性作用。这说明( )
A.生物的祖先是非生物 B.没有人自然界依然存在,没有自然界人也能产生
C.自然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人类的产生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5. “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 )
A.自然从来不飞跃 B.物理不外于吾心 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D.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
6.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写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 )
A.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D.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7.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有“遥看瀑布挂前川”之句,后人评述此句的意境全在“挂”字之上。这是因为此字体现了(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统一的 ④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8.“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运动是有规律的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9. 《吕氏春秋•察今》记载: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以下选项,与荆人教训具有相同哲学寓意的是(
A.士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 B.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C.九河盈溢,非一块 所防;带甲百万,非一勇所抗
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10.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穷。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制不生其间,则必暴殄而财乏用矣。”白居易的这一认识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想问题办事情要( )
A.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发挥意识对事物的促进作用 D.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11.世界旅游胜地敦煌由于生态环境恶化,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党河、疏勒河下游断流,湿地萎缩,树林锐减,沙化面积平均每年增加近2万亩。“沙进人退”趋势如得不到遏制,敦煌有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楼兰古国,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月牙泉也将不复存在。上述材料说明①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②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④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和方式不会发生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欢迎光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http://shequ.jspxedu.cn/)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