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根据我的教育实践和观察发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动手能力是施实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尝试性阅读,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是儿童的天性,而传统的师问生答的、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却扼杀了儿童的这一天性,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改变过去那种由教师确定目标,引导学生达标的牵引式的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先进行尝试性阅读,做到学生自明目标;自寻学路,教师以学定教。同时,要在尝试性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
1、 开创"问题超市"
提出问题等于解决问题的一半,质疑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少年儿童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面对着大千世界,常常萌生着奇思妙想。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儿童的这种天性被压抑,被抹杀。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儿童把这种天性释放出来,敢于异想天开。我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开创了"问题超市",即让学生在预习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大胆地提出问题,老师简明扼要地板书出来,形成一个"问题超市"。老师要做到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可笑,也不要训斥、取笑或不屑一顾,要保护他敢于提出问题的热情。之后,让学生从"问题超市"中随意选取问题,读文、思考、寻找答案,表达讨论。由于这些问题都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他读文、思考、回答的积极性会非常之高。比如:在教学《向命运挑战》一文时,"问题超市"里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谁向命运挑战?请你简介他的生平。他有着什么样的命运?他是怎么样向命运挑战的?结果怎么样?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这些问题全都是学生结合文章的中心设计提出的。这种同中求异的观点正是发散思维的幼芽,是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形成能力的开端,老师应该给他施肥、浇水,让它长成参天大树。
2.边学边想,鼓励质疑创新。
在尝试性阅读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提出与人不同的有价值的问题。对学生的质疑,教师要表示欢迎并给予表扬。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激起学生敢于质疑、乐于质疑的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理解事物的本质联系,需要以直观的物体或图像作为中介。多媒体以其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拓宽训练方式等方面有其过人之处,便使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向生命挑战》一课时,我制作powerpoint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感官面前,极大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开动脑筋,大胆举手发言。这种突破时空界限,生动形象地再现图景,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了厚实的感情基础。
实践证明了运用多媒体组合优化教学能使学生在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学得轻松愉快,在趣中增智,提高教学质量。
三、赏析性阅读,拓宽学生的创新领域
学生有了创新的欲望,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以后,就要加强赏析性阅读训练,以强化学生创新的兴趣,拓宽学生创新的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l.精读深思,体味创新的喜悦。
在课内阅读中,要设计形式新颖、生动活泼的赏析性训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丰富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并在创新性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1)赏析性理解:你认为课文中最精彩的是哪一段?为什么?(2)赏析性朗读:你能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吗?(3)赏析性绘画:你愿意为课文配一幅优美的图画吗?(4)赏析性表演:你能根据课文内容自编一个小剧来表演吗?(5)赏析性作文:你能为课文续编一个小故事吗?在赏析性阅读的训练中,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思维就活跃,并在创新活动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创新的欲望也就更加强烈了。
2.多读博思,养成创新的习惯。
教材只是个例子,课堂训练只是个途径,培养学生自能读书,主动创新才是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向生命挑战》一课时,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从大量的课外读物中汲取更丰富的营养,养成自觉创新的习惯。教师可通过“札记展”“心得谈”“书友会”“新书屋”等活动,引导学生展示读书成果,畅谈读书心得,交流一书经验,介绍优秀课外读物,使学生在积累中不断创新,形成自能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阅读训练的核心是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会发问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这是因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又因为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智力的集中表现,也是开发智力的关键。热情鼓励学生质疑,可以开拓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引导学生质疑的地方是不少的,方法是多样的,关键的一点是要使学生做到在阅读中多思、善思、深思,做到学中问,问中学。学生学会了思考,也就学会了质疑。学生学会了质疑,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益,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到了实处。
四经一校 苏燕
欢迎光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http://shequ.jspxedu.cn/)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