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于漪老师的视频课堂,我感受颇深。我班里的李坏(孩子的外号)同学是学校出了名的的一个后进生,逃课、吸烟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至于课堂说话、出点怪声等,则更是不足为奇了。留级到我班后,他的这些问题逐渐暴露了出来,上学经常迟到,上课说话耍怪,扰乱科任课堂,找借口逃课等等,对老师的批评他不但不接受,还出言不逊,无礼顶撞,在班级造成了极坏的影响。用老师们的话说:“是个死猪不怕开水烫的主儿。”特别是不完成作业让我很无奈。后来了解到他妈妈改嫁了,爸爸靠打零工挣钱供养他,早出晚归,经常留下他一个人在家,因此他没人管理,成了“自由兵”。拿上爸爸给他留下的伙食费交往了一些网吧的“大孩子”。面对这样一位孩子,我改变了从前的态度和教学策略。有意在他身上多倾注一些关爱,在内心深处,我已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呵护。慢慢的他接受批评的态度变好了,保证要改正缺点,但事隔几天,依然故我,反复性比较大。几经周折,收效微乎其微。我只好把他的爸爸请来求得配合,当他见了与我握手的时候,我惊呆了,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啊!粗糙,龟裂,满是老茧,还沾着泥巴……再看他的脸,晒的很黑,皱纹里写满了艰辛与疲惫。我鼻子一酸,这哪是一位年轻父亲的样子啊!我把准备好教训孩子的话咽回了肚里,心与愿违的说了孩子的进步。没想到这位父亲眼里闪着泪光,笨拙的、窘迫的对我谢了又谢,临走时再次和我握手,我鼻子再次酸楚。
那天,我把朱自清的《背影》找来进行教学。同时我让他回去摸一摸父亲的手。后来,他爸爸和我说他哭了,以前打死都不哭的他,触摸着父亲的手哭了。也许,就是那次,他变了,他来到学校和我倾诉完了内心深处压抑已久的心里话。从那以后,他几乎把自己所有的烦恼与快乐都分享给我,他变得十分听话,懂事,勇敢,自信,积极上进,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一个半学期后,他进步到全班中游的成绩。看到他的进步,我为他感到自豪,从内心中感到由衷的欣慰。这一结果不正是我希望看到的结果吗?而这一切居然源自潜移默化中对父爱的感悟,正是它,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起了他们最强烈的共鸣,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有了一个升华。不经意间,老师的情感体验就象春雨撒向了学生心田,使他们受到熏陶和感染,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虽无痕,却有着惊人的力量;润物虽无声,但能“于无声处听惊雷”。德育的过程,“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泰戈尔语)。我们每位德育工作者都要通过唤醒、引导、鼓舞等手段来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信其道乃受其教”,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负责。于漪老师说:“教学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春天播下师爱的种子,秋天必定结出尊师的硕果。更重要的是,“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学生的心灵,实现了爱的迁移,交给了学生如何去学习,去做人。
欢迎光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http://shequ.jspxedu.cn/)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