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板书“雨”):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课前收集到的关于雨的资料。
生1:我收集到的是古诗《春晓》……
生2:我要唱一首歌曲《小雨沙沙沙》……
生3:我也收集了一首古诗《清明》……
师(放录像):请大家闭上眼睛,感受一下,你听到的是一种什么声音?
生1:知了鸣叫的声音;
生2:雷声;
生3:雨声;
生4:雷雨交加的声音。
师:请各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怎样给这段音乐加一个题目?
生1:雷阵雨; 生2:雷雨交加;
生3:倾盆大雨; 生4:春雨的色彩;
师:用“春雨的色彩”起名,合适吗?
生1:不行。春雨的特点是细雨濛濛,而我们从录像中听到的雨声很大。
师:有一位叔叔给这段音乐起了一个名字--“雷雨”。(板书“雷”)
齐读课题。
师:雷雨是在什么季节下的?
生:夏季。
师:夏天下雨时有什么特点?
生1:乌云密布。
生2:雷声隆隆。
……
可以说,教育自其诞生之始,就注定是一门关于唤醒的艺术。《雷雨》这样的导入真好,可谓一石三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巧妙地进行了解题,建立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亢奋状态。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一个“唤醒”的过程:唤醒了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唤醒了学生对新课题的研究,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欲。
欢迎光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http://shequ.jspxedu.cn/)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