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标题:
教师魅力
[打印本页]
作者:
hhhtyqqncfxxlxt
时间:
2013-9-25 21:56:32
标题:
教师魅力
[backcolor=rgba(255, 255, 255, 0)]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以自己的人格、学识、个性、形象等因素对学生发生综合性影响,如果学生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那就形成了教师的魅力。但学生之间千差万别,他们是具有各种独特品格的社会成员,有着不同的经历、背景,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秉赋、能力,不同的气质、性格,不同的意志、情感,不同的思想、行为,而且他们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他们还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的这些特殊性决定了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教师要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backcolor=rgba(255, 255, 255, 0)] 曾经有人问过一个问题:很多职业的职员都有统一的制服,为什么教师没有教学用的制服呢?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它从一个侧面诠释了教师的职业特点。像军人、警察、银行职员等,他们以服从命令和统一指挥为天职,所以,他们可以用模式化的制服作为标志。而教师则不然,教师没有教学用的制服,虽然缺少了某些整齐划一的形象,但这恰好赋予了他们展示个性,从而进行充分创造的自由。
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工作。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叶澜教授也认为:“认清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质,可以说是当代教育学的重要课题,是当代教师职业生命自觉提升和践行的灵魂。”
教师工作的创造性主要并不在于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发现.而在于创造性地运用教育的规律和规范。灵活多样地开展教育活动和处理教育问题,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工作的创造性体现在诸多方面。
例如,教师对学科知识的 再组织。学科知识是由前人创造的、系统化的、相对稳定的符号系统,它一般是以教材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但教师并不能直接“教”教材。有魅力的教师应该对教材有一种再组织的能力,教材只是一种材料,一种资源,要将符号化的知识,转换成各种鲜活的、学生既可能接受又具有挑战性、且不只是游戏式的状态,就需要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唯有经过教师如此这般的一番努力,作为人类文明的财富和认识世界成果的知识,才能转化成滋养、浸润学生心灵,激发生命活力的“琼浆玉液”。
作者:
hhhtyqqtdxxxyxl
时间:
2013-10-9 15:11:25
"认清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质,可以说是当代教育学的重要课题,是当代教师职业生命自觉提升和践行的灵魂。”多么深刻的认识。
欢迎光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http://shequ.jspxedu.cn/)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