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挑重担,脚步愈坚
——家访后的收获
爱是教育的灵丹,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教育过程中要充满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教师要给予特殊家庭孩子更多的关爱,用爱心去弥补他们缺少的亲情,用恒心去保护他们脆弱的自尊。让他们同样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走出孤独、走出自卑,还他们一个天真、烂漫的童年。这次家访,我走进了我们班 特殊家庭的孩子——小潘。
小潘,男,小学五年级(4)班学生,在班上成绩较差。刚接手这个班没多久,就发现小潘表现得比较孤僻,不喜欢与别人沟通,性格古怪,经常带有一些敌对情绪。可是他写的字漂亮潇洒大气,一看就练过。通过和他聊天了解到他父母都有病。父亲因车祸成了植物人,常年瘫痪在床,母亲又得了尿毒症,在济南边打工边治疗。平时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照管。他的父亲曾是书法协会的会员,以前总是指导他写字。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更多的时候,看到他要么老是盯着一个地方长时间发呆,要么总是趴在座位上。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这样的孩子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家人的爱护,家庭的温暖。
这次去了他家,首先给我的感觉就是家里太冷清了。院落挺大,一进屋小潘的爷爷、奶奶很热情地接待了我。外间屋里一张不大的床,床头边一张小桌,桌子上凌乱地放着几本书。二十一英寸的电视就放在离书桌不远的地方。由于某种理由,他们没有让我见孩子的父亲,可说的最多的就是:“孩子不听我们的话,只听老师的话,老师管得严一点没事的。”说到动情处,孩子爷爷的眼里还溢满了泪水。他们把教育的责任与希望全部寄托到老师的身上。可怜天下父母心,让家长放心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们必须以十分的热情、百倍的努力去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但是,学生的成长是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结果,家长在这方面也应该多为孩子提出一些建议,更好的辅助学生的成长
特殊家庭的孩子,确实需要我们的老师用更多的耐心去开导他们落寞的自卑,用爱心去弥补他们缺少的亲情,用恒心去保护他们脆弱的自尊。通过这次家访,我决定用自己的真心付出换回了学生那可爱、自信的笑脸,用真情呵护这位学生心中的那份温暖,让小潘尽早从而走出落寞的自卑,还给他本属于一个小学生该有的天真与烂漫。
加强特殊家庭孩子的教育,不管对孩子本人,对家庭,还是对学校,对社会都十分必要。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我们每位教师必须抱着对教育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抓住情感教育的核心——关爱学生,爱生如子。认真全面地掌握这些孩子心理的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用自己的爱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用自己的情感的雨露浇灌学生干涸的心田,使学生如幼苗一样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时时刻刻心系学生,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帮助他们走出阴影,接受社会的阳光和雨露,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把一片爱心无私地奉献给学生。那么他(她)一定会绽放的更灿烂!
在潇潇的寒风中,我结束了此次家访活动。在此次家访活动中,我也在反思一些问题。比如特殊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了很多阴影。单亲家庭、过于贫困的家庭、父母身体不好的家庭等,这些特殊的家庭对孩子的负面影响非常之大,容易使孩子向两个极端发展,倡议学校以及整个社会对这些家庭的孩子予以更多的关怀。隔代教育也扭曲了学生的成长,父母为了生活出去打工,孩子在家,老人管不了,孩子不听话,学习不用心,这些孩子需要我们教师倾注更多的心血和爱。所以对这类学生进行家访也是必要的。和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交流,要多体谅老人们的不易,本着对老人的敬佩之情,真诚地和老人交流,多说孩子长处,少说缺点,要说,也要委婉、有事实、有依据,让老人们感受到你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这样老人们会全力以赴支持你的工作。
我也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做才算是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给不出一个完美的答案。因为通过此次家访,我深深地理解了做一名教师的伟大与艰辛,同时也让我感受到责任的重大,我们一头挑着教育事业,一头挑着家长的深深期盼。在以后漫长的路途里,我只能用孔子的话自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欢迎光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http://shequ.jspxedu.cn/)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