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标题: 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打印本页]

作者: 名师3b237    时间: 2014-12-27 09:53:41     标题: 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

       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是培养各种学习品质和能力,发展智力的良好时期。我们应该按照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用教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   一、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首先,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在数学自学的过程中,如果只布置给学生自学的内容,没有相应的指导,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的。一般的学生在自学时,往往只是走马观花,随便翻翻书完成任务就罢了。我认为在初始阶段教师应该利用上课时间和学生一起自学,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来读书。告诉学生什么时候应该动手画、圈知识要点,应该标记哪些知识;要求学生多问为什么?并反复强化以形成一种意识;同时教师应出示具有启发性的自学提示。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能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也就可以将课堂上的自学转移到课前的自学,从而为探究新知做好已有知识经验准备,提供更充分的探究体验时间。例如自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可以布置学生思考:(1)怎样用割补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割补后拼成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你还能有其他割补的方法吗?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启发学生的思路很有益处。   

其次,试着看懂例题   

尝试告诉自己例题讲什么,或通过阅读知道了什么,弄不明白的地方注上记号或是做好记录,以备与同学交流或课堂发问。试做 做一做。哪里有困难要做好记录,这样做起码让学生依样画葫芦,尽可能先对知识知其然,经由课堂,再达到知其所以然。   

第三,寻找生活数学   

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预习时必须让学生试着找找生活中的原型,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如循环小数在预习时,可以布置学生找找生活中循环的现象,以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概念。   

二、运用各种途径,激发自学兴趣   

   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自学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来源于现实,也扎根于现实,并且广泛应用于现实。由现实生活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必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展示数学丰富的美育因素,如形式美、概括美、简洁美、对称美、辩证美等,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手段。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起来的。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三、指导课堂合作,提高自学效率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指导学生课堂合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创设合作的机会   课堂教学中有不少地方如果能适时引导,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因此,教师要寻找机会、创造机会激励学生合作。比如,教学步测、目测时,教师可以设置实践活动测量操场,学生在步测中既要保持步伐大小基本一致,又要数步数,如果测量效果不理想,教师可以布置两人一组,一人走一人数,给学生合作的机会;教授统计图表时,有的统计图表在正面,可有关的分析、问题却在反面,学生阅读不方便,教师可以布置同桌合作,一正一反,便于阅读。这些做法都可以激励学生合作的兴趣。  

 形成合作的习惯   有了合作的需要,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建立合作小组。根据班级情况,通常是前后桌形成一个四人小组,部分人数不合适的,可建立若干个六人小组,这样分组便于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再有意识地强化小组的集体荣誉感,组内就会出现互帮互助,扶携共进的良好氛围,达到合作的另一层意义——共同提高。   

提高合作的效果   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对小组合作必须适时进行引导,让合作出成效,有意义。如:给学生设计合作学习记录表,要求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必须做记录,每个学生轮流当小组长、轮流做记录员、轮流发言。合作学习开始阶段,教师经常性地回收合作学习记录表,对操作错误的及时给予纠正,对表现优秀的更要给予肯定,激励学生把合作学习的形式逐步完善。   

四、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  

 《新课标》指出: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大胆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自学时间和空间,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自学《三角形的面积》,学生已经不再像初始阶段那样只是随便看看书,而是会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生会在书上用铅笔写出自己思考的问题: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在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其探究的欲望,在自学时就掌握了三角形面积公式。自学检测表明学生的自学是有效的。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验证这个公式,从而透彻地理解公式的形成过程。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了实践能力,形成了应用意识,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作者: 名师3c209    时间: 2014-12-27 10:14:09

课堂的千万种打磨,辛苦心得,很是珍贵!
作者: 名师3c204    时间: 2014-12-27 17:53:10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师爱最完美的体现。

作者: 名师3c147    时间: 2015-1-7 16:22:27


作者: 名师3c147    时间: 2015-1-7 18:03:27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了实践能力,形成了应用意识,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作者: 名班主任3e113    时间: 2015-1-8 10:02:56

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作者: 名班主任3e113    时间: 2015-1-8 10:03:44

名师3c209 发表于 2014-12-27 10:14
课堂的千万种打磨,辛苦心得,很是珍贵!

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作者: 名班主任3e113    时间: 2015-1-8 10:04:10

名师3c204 发表于 2014-12-27 17:53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师爱最完美的体现。

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作者: 名师3c149    时间: 2015-1-8 11:33:06

:):):):)
作者: 名师3c149    时间: 2015-1-8 11:33:43

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作者: 名师3c147    时间: 2015-1-9 10:43:40


作者: 名班主任3e112    时间: 2015-1-10 22:22:00

因材施教,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要相信自己的学生.
作者: 名师3c147    时间: 2015-1-11 17:45:06


作者: 名师3c147    时间: 2015-1-11 17:45:30


作者: 名班主任3e105    时间: 2015-1-22 10:02:32

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作者: 名师3b112    时间: 2015-1-22 11:00:47

大胆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自学时间和空间
作者: 名师3b112    时间: 2015-1-23 10:58:18

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欢迎光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http://shequ.jspxedu.cn/)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