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于“细中见精”,于“细中见实”,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是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效益,推动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支撑。我们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始终坚持精细化管理的思想,把精细化管理工作思路落实到学校的每一个方面,以“严、实、细、精”四个字作为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学校管理中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逐步建立“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体系,不断推动学校健康发展
(一)建立精细化管理体系是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要求管理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并化为每一个成员的自觉行动,渗透于管理的方方面面,从最低点开始,从最近处着手,精心于每一个步骤,细心于每一个环节。为了保证精细管理的有效实施,我们用一个月的时间,重新讨论修订了所有的管理制度,其中变化较大的有:《教职工综合考评细则》、《教学工作考核细则》、《教研组考核奖励办法》、《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班级一日常规考评细则》,并将考核成绩作为各级各类评比奖励的主要依据。新制度细化了责任,严格了考核,明确了流程,建立起全过程、全方位的目标计划体系、全程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全员绩效考核体系,为实施精细化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实施目标管理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途径
我们将管理目标、教育教学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处室、年级组、教职工个人。各处室、年级组、教师个人的计划、大事安排等都是在开学前就制定、研究、讨论通过的,学校的整体工作、重要工作、常规工作都是以大事安排表的形式早计划、早安排,落实到组、责任到人,工作日清日结,每天检查汇总,变一人管理为大家管理,发挥每个成员的主人翁意识,促进了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严格管理过程,增强精细化管理的执行力
精细化管理有两个著名的公式:一是“制度+不落实=0”,另一个是“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落实”。要想使工作行之有效,必须有强大的执行力做保证。强有力的执行力是一个学校管理成败的关键,更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核心能力。学校的工作都是琐碎而平凡的事情,只要工作过程认真扎实了,精益求精并改进创新了,结果一定会很好。我们首先从学校班子成员抓起,中层领导首先要敢干、敢管,只为困难想办法,不为问题找借口,该谁分管的事,就由谁来解决,不当二传手,不踢皮球。班子成员分工明确,目标、责任、权力明晰,尽量避免职责交叉,细化了责任目标,工作效率大大增强。同时,加强年级组干部队伍的建设,学校管理责任、权力下移,实行年级组长负责制。年级组家长会、学生会的召开,学生日常管理,教师工作的协调,月检成绩分析,学科听课安排等均由年级组长组织安排。通过责权下移,切实提高了学校管理的执行力,对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强化过程管理、细化常规管理,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校工作中可以完善改进的细节是层出不穷、永无止境的,我们以“小事做细,细事做精”为理念,不断完善各项具体工作。
(一)精细课堂教学管理,使课堂更精彩
在课堂教学方面,我校提出“精心备课、用心上课、细心批改、耐心辅导、公心评价、环环相扣、步步落实”的要求,细化教学环节目标。倡导教师针对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在备课及教学反思中做细致的圈注,出现问题做反思,收获经验写正思。小处着手,积少成多,逐步形成、完善教师成熟的教学理念。
(二)精细教科研管理,使教研更有效
在教学研究上,以前的集体备课,只重视了备课这一环节,现在还要求备课后要进行“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相关教师积极听、评。同时,听、评课不再仅限制为“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作文课”等以前忽视的课型也列入听、评课的行列,针对不同的课型开展交流研究,规范各类课型的课堂教学。以教研促教学,使课堂教学全方位协调发展。
(三)精细教学常规管理,使教学更扎实
教学常规工作方面我们也进行了较多改进,比如月检,以前关注的多是分数,现在更注重发现问题,通过召开成绩分析会,具体到学科、任课教师、具体的问题,并拿出教学改进措施。检测成绩从优秀率到及格率的比较;从学科间的比较到班与班的比较;从同学科教师的比较到学生前后多次检测成绩的比较,都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形成科任教师、年级组长、学科组长多角度分析教学质量、研究教学对策的扎实工作作风。
(四)精细学生管理,使校园更和谐
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我们坚持“全面、全员、全程、全封闭管理”,每天有4人24小时值班,实行中层领导带班制,严格执行交接制度,全面检查学生的出勤、违纪、卫生、纪律、做操等情况。实行学生管理一日常规检评,细化检评项目,认真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督促学生养成文明礼貌、遵纪守规、勤奋好学的好习惯,形成文明的校风、浓郁的学风。同时,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搭建展示学生才能的平台,以多种形式教育学生人格上自尊,学习上自主,生活上自理,心理上自强。
四、精细做事,校长是学校工作的引导者
在推进学校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校长既是规划设计者,又是一个实践者,是全体教职工务实、严谨工作的楷模。校长应具有精细严谨的优秀品质,并不是要求校长事无巨细地、事必躬亲,而是要通过校长把这种观念、意识渗透到中层干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要求中,倡导一种真诚投入的工作状态,养成认真严谨的工作习惯,培养起精益求精的改革创新精神,使每个人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在持续改进中使学校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在我校,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学等是我们要集中精力做好的工作,但校园的卫生、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师的课堂环境、甚至是教工的日常生活、学生的饮用水等也都是我们要解决好的事情。只有静下心来,常坐下来与教师谈谈,常走出去到学校转转,常蹲下来听听学生需求,常静下来进行反思,才能把学校办的有声有色。
五、创建丰富的校园文化,形成精细化管理的精神风貌
实施精细管理、强化教育精品意识,必须首先营造出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一年来,我校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使得全体师生的精神面貌、工作态度等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细化管理理念深入人心。
(一)尊重、关心教职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大大小小的事,要记在心上,拿在手上,做到自己满意为止。学校的这些实事、好事也会深得民心,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能受到教职工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上下一心,团结互助,士气高涨,形成人人主动参与精细化管理的良好氛围。
(二)建设良好的、浓厚的校园文化
通过近两年的努力,我们的校园整齐了、敞亮了、美丽了,文化气息浓厚了,艺术品味提高了,校园的每一处,都是精心设计,细心施工的结果。无论是室外,还是室内,都是赏心悦目,心神愉悦,文明、和谐、友爱、激励、进取校风、教风和学风时时熏陶、感染着每一位师生。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大”,只要我们能够做细做实教育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在细节上出新意,在细节中出特色,学校一定会在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因“精细”而“精彩”起来,结出累累硕果。欢迎光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http://shequ.jspxedu.cn/)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