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标题:
教师“有备而来”,学生“满载而归”
[打印本页]
作者:
名师3b60
时间:
2015-7-13 16:42:36
标题:
教师“有备而来”,学生“满载而归”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第一步,真正意义上的备课,与其说是技术性工作,倒不如说是精神层面的工作。
无数优秀教师的经验证明:凡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设计,总是得益于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教学重难点的准确把握,知识点和能力要点的落实到位;得益于课堂教学思路清晰,课堂问题设计精妙,教师课堂引领得法,教学环节安排科学,课堂教学密度合理。
反观现实教学中,众多的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舍本逐末,不把主要精力用于钻研课本,而是完全依赖 “教参” 资料。没有独立地钻研课文,没有认真“倾听作者”,没有对作品语言内涵的深刻理解,没有对作品思想感情的独特感受,只是在照本宣科,是导致教学效率不高的症结所在。在大力倡导“校本教研”,强调教学效率的今天,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把备课过程总结为36字,即:“课程精神要明、学生实际要清、教材钻研要深、目的确定要准、教学内容要精、教学安排要紧。”
简而言之,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备课应该着眼于以下几“点”。
备课的高度:在教材与学生之间找到“共振点”
备课的宽度:在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中找到“启迪点”
备课的深度:在已有和未来对接中找到“相通点”
备课的力度:在个体与集体力量中找到“平衡点”
备课的广度:在过程与反思中找到“提升点”
一、做好必修课,专注自身的科学发展
1、做好文本的“首席读者”
相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文本的“首席读者”。教师只有认真地钻研文本,并获得切身体验,在课堂上才能与学生有共同的认知基础,相同的情感体验和共同的话语前提。
《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 课堂教学的进程总是随着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的持续展开而不断深入的。教学的效果主要从“对话”的质量上反映出来,即取决于对话是否有效而不断由浅入深地延续。保证对话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引领、点拨,指导必须得法而到位。要能正确地引领,得法地指导,恰到好处地点拨,全仗着教师对文本有自己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疑难和困惑早有充分的预见并有周密的对策。
2、身临其境“走进文本”
备课中阅读教材,并非一般意义的阅读,它的特殊性体现在教师身份的复合性上。首先,它要求教师以“自我”的角色进入文本,即凭借教师自己的认知结构、生活经历和阅读经验去研读课文,从主题、结构和语言层面了解作者存思之精妙,运笔之匠心。其次,它又要求教师以“非我”的角色进入文本。即置换成学生的角度。按照学生的认知结构、生活经历和阅读经验去进行阅读。预料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各种问题,以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3、 不断“磨砺自我”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来看,独立钻研教材,更是对教师成长的一种能力要求,是预防教师职业技能退化的保健操。语文教学需要语文教师具有对语言文字材料快速感悟和深刻理解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以相应的阅读经验为基础,需要教师在长期的独立钻研教材的实践中去不断地总结、积淀与提升。
二、灵动、恰如其分地认识、使用好文本
1、文本的优势在于挖掘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应充分利用现成的文本资源,挖掘学习语文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因此要重视以下几方面工作:
(1) 多读文本内容,感受文本,自己的理解为主,参考资料为辅
文本里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故事,有着他们蕴含的道理、学习的目的。如何去体会作者的那一份心呢?靠的不是教参的解读、不是别人的理解。要使你的课堂有效,靠的是你自己去阅读、理解。
(2) 细读文本,了解文本信息
只有细读,你才能品味到文本内涵的信息,才算是读懂文本。
文本中包含多种学科文化、人文素养等丰富的教育资源,其中的信息,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均可视作塑造学生、使之得到能动发展的资源,而且这种资源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的,它的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显现的。
2、 文本的不足在于“弥补”
如何吃透教材,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一项新的挑战,其中包括:教法的改变,教育观念的转化。教师已经变成了文本的主人,不再被文本和教参牵着鼻子走了。白璧微瑕,最好的东西也会有它的不足,文本也有着它的局限性和不适应性。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补充、创造、升华……
3、 文本的空白在于“填补”
所谓的空白,就是指文本中没有明确写出的部分,它们存在于文章的字里行间,存在于文章的结构里,存在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那就需要老师的“导”,学生的探索,通过填补使之明了化,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和见解。
三、依据对学生、对文本的深入解读选择有效的教法
教无定法,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接受能力。如何使学生得到最多最好的学习时间和效果呢?那就要靠老师加强对学情的了解研究。
1、 学生,是选择教法的基础
以学情为依据分析和处理教材在备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高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来说,学习不堪重负,极易产生畏难情绪,怕学、厌学也随之接踵而至。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会让学生产生浮躁、马虎了事的不良习气。
只有对学生学情了解清楚,牢牢把握文本的本意,与学生的具体需求相匹配,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才会做到重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教学和学习才会取得相得益彰水乳交融的效果。
2、 思考,是选择教法的重要依据
我们每备一课,都要以不同的角度去阅读课文,以不同的角色去阅读课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选择正确的教法去教学,学生才能学得快乐,学有所成。
四、加强集体备课,强化优势互补
集体备课是建立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之上,同学科教师,对课标有自己个性化的解读,对教材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对教材难点和重点处理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方法,因此集体备课能够让每一个教师都阐述自己的观点、见解。同事的发言会启迪我们产生更多、更新的思路和方法,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不断完善自己的备课。
五、课中备课和课后反思不可忽视
1、在课堂中仍需备课
备课不仅是课前的事情,在课堂上,教师仍然需要备课,只不过这时的备课变成了一种有机调整,变成了灵动的生成而已。课堂上,学生在生成,教师随着学生的生成也在生成,课堂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生成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使学生们在教师充满智慧的引领下,在学习研讨的气氛中碰撞灵感,生成自己新的智慧。
2、要注意及时进行课后反思与总结
自我反思和总结应成为教师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备好课,上完课,这节课并没有结束,课后我们还需要静下心来反思,将自己课前的设计与课堂的实施作一番回顾和比较,同时还要注意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意见和建议,将这些心得写下来,这是最真实的教学手记,可以促使教师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意识和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的高低。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只有恰当地使用教材,科学地选择教法、学法,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课堂才会熠熠生辉,彰显无限魅力。
作者:
名师3b152
时间:
2015-7-14 07:19:03
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只有恰当地使用教材,科学地选择教法、学法,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课堂才会熠熠生辉,彰显无限魅力。
作者:
名师3b153
时间:
2015-7-17 17:24:26
“备课的高度:在教材与学生之间找到“共振点”
备课的宽度:在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中找到“启迪点”
备课的深度:在已有和未来对接中找到“相通点”
备课的力度:在个体与集体力量中找到“平衡点”
备课的广度:在过程与反思中找到“提升点””总结的很到位。
作者:
名师3b18
时间:
2015-7-23 11:55:40
课堂上,学生在生成,教师随着学生的生成也在生成,课堂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生成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使学生们在教师充满智慧的引领下,在学习研讨的气氛中碰撞灵感,生成自己新的智慧。
作者:
名班主任3d80
时间:
2015-7-28 18:14:36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意识和方法。
欢迎光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http://shequ.jspxedu.cn/)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