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标题:
将环保教育渗透于语文学科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打印本页]
作者:
名班主任3e21
时间:
2015-7-19 22:03:59
标题:
将环保教育渗透于语文学科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将环保教育渗透于语文学科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的教材广泛性,决定了它与环境保护教育相结合的可行性,在教学中,我做了初步的尝试。
一、 结合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便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每一项活动。针对小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与年龄特点,我从兴趣入手,结合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兴趣。
如:学习《泉水 小溪 江河 湖海》这一课前,我让学生到学校附近及居住地周围采集水样,由于学生当时并没有认识到这样做的意义,所以并不积极去做。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事物,关心环境保护的兴趣,我带领学生观看了教学录相片,去观察山上的泉水,由泉水汇成的小溪,又由无数小溪汇成的江河,使学生明白了事物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道理。同时,我又告诉学生:我们的生活用水就是从这些自然水域中来的,我们吃的鱼、虾、蟹等水产品就生活在自然水域中。如果大家不注意保护自然水域,使自然水域受到污染,不仅能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还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接着,我又利用业余时间,带领学生参观了几条被工厂排放出来的污水污染的河道,从那散发出一阵阵刺鼻气味的污水中,学生们更加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 深入挖掘教材,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紧迫感
《鸟的天堂》这一课,在学习了课文内容后,我又播放了关于那颗美丽的大榕树及无数鸟的光盘,学生们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对于那些形态各异、种类繁多的小鸟也产生了深深地喜爱之情。于是在理解完课文之后,我又不失时机地问道:“同学们一定也和老师一样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些小鸟,那么,你们知道我们这个地方的小鸟多不多呢?都有些什么鸟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我们这里有麻雀、燕子等小鸟。”有的说:“听我爷爷说,他们小时候这里的麻雀成群,还有许多啄木鸟、喜鹊、猫头鹰等鸟类,但是现在这些鸟都少了,有的已经看不见了。”见此情景,我又接着问:“现在,鸟的数量和品种越来越少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鸟类?”通过同学们搜集的材料及讨论总结,使学生明白了:农药污染、大量捕杀、森林大量被砍伐,是鸟类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我们应该发展生态农业,大量植树造林,爱护鸟类。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类的好朋友——小鸟,和我们友好相处,使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着鸟语花香,人们才能生活的更加幸福和谐。这堂课的教学内容虽然多了一些,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紧迫感。
三、 配合教材内容开展考察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及有利条件,带领学生开展考察活动,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一文后,我组织学生去考察小河、小水湾等水中小蝌蚪、青蛙的生存情况,结果很多学生回来都说由于水质污染,所以他们根本没能找到小蝌蚪和青蛙。有的学生只是听大人说以前每逢夏天下雨后,水沟或村里的小水湾里会想起彻夜的蛙声,但是现在由于水质大量污染,还有人类对青蛙的大量捕杀,使得青蛙的数量大减,以致于使田野里的庄稼深受大量虫子的危害,而大量农药的使用,更进一步破坏了神态平衡,以致于人类的健康也由于食用了大量残留农药的食物而染上了许多疾病。通过学习和了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于是 他们纷纷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并号召家人及亲朋好友一起加入到节约用水,不乱排污水,植树造林,爱鸟护鸟,善待一切小动物等活动中来,受到了学校及社会的一致好评。
通过结合语文教材的学习及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调查,了解,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也使学生明白了自己做为一名中华小公民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正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一样: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我相信通过语文教材的学习,一定会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环境保护教育,使学生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作者:
名班主任3e163
时间:
2015-7-25 14:39:51
老师有担当,教出的学生就有担当。
欢迎光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http://shequ.jspxedu.cn/)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