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按照老师推荐的阅读书目,女儿从学校图书馆里借来了《简爱》。趁着女儿阅读的空闲,我也随手翻来。初读《简爱》,主人公自尊自爱、朴实坚强的鲜活形象深深地吸引了我。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与简爱竟然是同行!简爱那博大、包容的教育情怀给了我强烈的震撼!
简爱共有三次做教师的经历。在洛伍德艺校做了两年教师、在桑菲尔德府做家庭教师,还在莫尔顿女子学校任教一年。虽然每一次的任教时间都不长,但在这些时间里,简爱用满腔热忱,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赢得了学生乃至家长的尊重和好评。我归纳了一下,简爱有三大优点。
首先,她博学多才。简爱精通英语、法语,还自学了德语、印度斯坦语。哇塞!会四门语言,这对于二百多年以后的很多老师来说,都是望尘莫及的。除此以外,简爱还有很高的绘画天赋。她酷爱画画,一有空闲就画几笔。她的水彩画题材别具匠心,构思天马行空。另外,简爱还喜爱读书,在她的书柜里有法文书,德文书,席勒的书,以及几本诗歌,她一有空就手不释卷。
其次,简爱有一颗博大的爱心。她两次在学校任教时的教育对象都是社会最底层人的子女。她们有的“既无知,又粗鲁还不听话,说起话来满口地道的本地乡音”。但简爱依然全身心地爱着她们,认为“这些衣着粗陋的小农民也跟最高贵的名门后裔一样有血有肉,她们的心灵也跟出身最好的人一样,有着天生的美德,文雅、聪慧和善良的萌芽。”简爱时刻尊重她们的情感,尽力发现她们身上的闪光点——热心求知、渴望上进。阿黛尔是简爱做家庭教师时的学生,她是一个法国舞女的私生女。简爱知道这一情况后,并没有像罗切斯特想的那样去另找一份新的工作,反而比以前更关心阿黛尔了。“让她坐在自己的怀里一个下午,听她尽情地唠叨,甚至也不去阻拦她稍微做出的轻浮放肆的举动来,反而大力赞赏她身上好的一面”。简爱用博大的爱心和宽广的胸怀感化学生,引领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教师必备的宝贵品质。
简爱还特别热爱教育事业。在当时,教师或家庭教师都是一种卑微的职业。简爱拿着少得可怜的薪水,住在简陋甚至还有几分凄凉的小屋里。即使这样,简爱依然十分快活,安心和满足。依然用自己的满腔热忱去履行做教师的职责,并从中获得了乐趣。她不为索取,不计付出,只为把工作做好,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教育情怀呀!
《简爱》是一部自传体小说,简爱的故事就是小说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亲身经历。热爱教育、博学多才、有爱心,二百多年前的人物竟然具有现代教育工作者所必备的职业素养。由此看来,教育事业绵延百年千年,其遵循的客观规律却亘古不变。在阅读《简爱》时,我多次翻看书中夏洛蒂·勃朗特的人物配画,与作者对眸双睛、碰撞心灵,多次掩卷沉思,深刻感受到,与简爱这样一名非专业的教师相比,我在具体工作中的很多教育方法都自惭形秽。
一直以来,我秉承“严师出高徒”的理论,对学生严格要求:上课要姿势端正,凝神静听;作业要一丝不苟,字迹工整。学生偶尔犯错,我严加训斥,以示警戒。陈晨是我们班的小不点,瘦弱的身体、安静的性格。她上课总是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我不断地找她谈话、严厉地警告、训斥她,甚至制定了各种惩罚措施。在我的严加教育下,陈晨总算改掉了坏习惯,我也深深地舒了一口气。但后来,我竟然发现,她的眼神里没有了同龄孩子的活泼稚气,特别是面对我时竟满是恐惧,有好几次远远地在楼道里看到我就马上低头走过……每每此时,我心里就满是内疚:是我的简单粗暴伤害了她;是我关闭了那扇与她交流心境心灵的大门,失去了和她平等交流的机会!我不禁扪心自问:我的爱心去哪了?如果当时能像简爱一样,带着耐心和爱心,走近她,了解她,帮助她,或许她会成为一个不一样的陈晨。
缺少爱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有时,我们感觉有太多的理由可以去批评一个学生。还美其名曰“为了他好”。殊不知,我们还应该有更多的理由去赞扬学生,用更多的师爱去呵护学生。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在拥有现代化教学条件和全新教学理念的全新时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当以有容乃大的教育情怀和润物无声的真爱付出,去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去丰润自己的教育人生。
做老师,应该像简爱一样。
欢迎光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http://shequ.jspxedu.cn/)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