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看完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报告会,我就用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作为这次心得体会的开始吧!
看了魏书生老师的讲座,我的心再也无法平静。静坐反思,秋天应该是万物收获的季节,在时光的流里,匆匆的我做了些什么呢?在班级工作中又何曾认真思考过多少呢?
“想着自己小的‘快乐’,忘了别人的大的‘事’。”
魏老师的讲座如良师循循善诱,如甘露滋润我心田。魏老师的班级管理体系是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过程中的科学管理。他认为科学的民主的班级管理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工作,成为班级的主人。
科学的民主的班级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不仅要求班主任始终保持一颗“敬业、乐业、爱业”的心态。还要求班主任认真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经验,深入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下面,我从以下几点谈一下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几点看法。
一、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要有“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精神。
魏老师说过:“做一名教师要守住心灵的宁静,守住自己快乐的阵地,”魏老师1978年2月参加工作,在教育基层工作,三十年如一日,家庭困难可想而知,其间有许多不错的调动机会,然而他却不为所动,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一心想着学生们。我们这里是农村学校,教学条件落后,教师待遇低下,不少老师外出“淘金。”如果老师在内心深处不能忍受这种清贫,何谈热爱教育事业呢!又有多少心思用于班级管理工作呢!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日益富强,教育条件不断改善,教师待遇不断提高,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多一些奉献精神,少一些抱怨牢骚。
二、作为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一切为学生着想,营造民主平等的班级管理氛围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言行秉性是和做父母的密切相关的,所谓“子不孝,父之过。”就形象的说明了这个道理。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模仿力强。在班级生活中,老师作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更要起到模范作用。班主任与学生打交道最多,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言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成为孩子心目中真正的榜样。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营造民主平等的班级管理氛围。千万不要搞一言堂,一刀切。多一些微笑,多一些表扬,表现出教师爱的真情,就会感动学生,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教育学生。只要建立起一种新型的、相互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一定会在师生的心灵深处碰撞出和谐而愉快的火花,建立起一种长久而和谐的情感,只有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之下,学生才能够自觉而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才能够激起学生自觉学习、乐于学习的愿望,从而使他们全面发展。
在班级工作中,向魏老师的班级一样,我让班里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不管是班主任、班长、学生,优秀生、后进生只要是你负责,再小的事也必须把它办好。人人为班级贡献一份力量,处处显示着和谐的班级气氛。
三、班主任要善于运用科学的班级管理艺术技巧,在传统教学管理中不断创新。
魏老师说过:“让我谈创新,我哪有什么,我只是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运用在我的学生身上。没有守住,何谈创新!”
的确,从魏老师的报告中不难看出,他在用心、用爱教书、教学生。他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的的确是一些让我们“不屑一顾”的小方法。下面我把魏老师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养成的八个习惯摘录如下:1.大事做不了,小事不停下的习惯;2.至少留三类不同作业;3.课间和学生一起锻炼的习惯……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的朴素的教育思想从魏老师的这些小事中得以升华。魏老师在坚守传统教育教学理论的同时,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将新的课程理论加以灵活运用,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观点,他站在学生的角度,研究学生的个性、共性,把学生看作第一位,他让倒数第一的学生都有一点一滴的进步。他在长期的班级工作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注意力体操”的管理模式,即身体“松”、心灵“静”、呼吸“匀”、情绪“乐”,让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精神度过每一天。
听完魏老师的报告,仔细思考自己班级工作的不足之处,在全校率先实行“一帮一”式的“小老师”制,即同桌互帮,他语文好,他是语文小老师,你英语好,你是英语小老师,两人同时进步,哪怕是一次认真的朗读都及时表扬,一周一次公布最佳小老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正如魏老师所讲的:站在学生的角度,研究学生的共性与个性,时刻为学生着想,这样一个民主平等的班集体,学生想不行都不行。
“时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做得还很不够,我深深地觉得班级工作任重道远。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的去探索更有效的方法。
欢迎光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http://shequ.jspxedu.cn/)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