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往年一样,今年的暑假学校推荐我们上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进行自主学习,里面有很多优秀的视频,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学了几个视频之后,对冯恩洪先生的《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印象尤其深刻。特别是他提出的“尊重学生差异发展,打造高校课堂”,特别提出每个学生“享受”而不是“忍受”教育,这一点,我由衷的赞同。
毕业以后一直从事中学教育工作,有幸福的时候,也常有感到困惑和无奈的时候,经常感到力不从心。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他们有各自的个性,面对那些学习基础比较薄弱,教师虽然想尽各种办法,却收效甚微的学生来说,让他们爱上学习,从学习中得到乐趣,可能才是提高他们学习成绩的有效方法。如何让他们爱上学习,需要我们从中寻找答案。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因此,要善于发现、尊重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然而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相信很多教师都有同感,只要不谈学习,学生们都很活泼可爱,师生关系马上融洽,那么,学生们为何又讨厌学习呢?因为他们是在“忍受”而不是“享受”学习。
我们现在强调要面向多数、兼顾两头,这叫正确的废话,老师又不是万能的。现在,将教师的个体面对学生的集体变为教师的集体面对学生的集体,这样好操作,控制不同的目标,让每个同学都找到合适的感觉。
实际上,提高效率有两个切入口:一是提高员工的素质,培训职工,找最好的老师,抢最好的学生;二是改变组合,组织得好的石头叫做建筑,组织得好的事情叫做诗篇。我们要组织得好,改变传统的组织方法,要大胆切入。
合适的第二个要素是教学方法的合适。目标的合适不会直接产生结果,合适是一个一系列的组合,重要的是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关系;学生来到我们身边,和老师接触的过程是难受还是享受。
现在,校园里师生关系已经到了很淡漠的程度,这一点我们应该承认。现在的学生已经显不出上世纪50、60年代学生对母校的感情那么深了。非正式的人际关系比正式的人际关系更重要。学校里需要构造两种人际关系,一我是老师你是学生,要为人师表;二是非正式的人际关系,要与同学们构筑朋友关系,一个老师,优秀的老师不能永远做老师,一定要进行角色互换,有角色体验。
第二,落实操作上,要先微笑,后开口。老师的职业,要求老师学会微笑。微笑不仅仅是第三产业服务员的职业需要,教育也是一种服务,使学生感到一种亲切和信任,使学生感到安全,使学生得到鼓励。师生之间的谈话,先让座后谈话,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如果学生站着,老师坐着,这就是违章操作。即使是对犯错误的同学,纠正错误的过程也不是伤害人格的过程。所以,我们进一步规范老师的行为,老师要像家长一样爱学生如爱亲子,敬家长如敬亲朋;要进行没有告状的家庭访问。由此,我们再引伸:学校永远有差异,学校永远无差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我们提倡用赏识的目光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让每个学生的名字都充满神圣和庄严。
第三,合适的评价。我们把所有的学科分为两类,一类合格就行,一类优秀才好。每一个学生与你三年之后发展有关的课程要记总分,越优秀越好;和你三年后发展目标无关的的课程,降低到会考标准,及格就行。不做减法,怎么能做加法?
第四,管理的合适。首先,当我们提出合适的目标,由谁来设?不是老师给学生划分目标,是学生自己挑选老师。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制定的目标。传统的做法是老师给学生制定目标,一分之差就伤了这生的自尊;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他们做题目,而是培养人对未来的信心。
欢迎光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http://shequ.jspxedu.cn/)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