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之“名”,不在于“名”,而在于“明”。“明”就是智慧。智慧就是一条通往人生幸福和快乐的心灵之路。那么智慧的老师,便是给他的孩子以一生的幸福和快乐。下面我将结合寓言故事阐述两个观点与大家分享与交流,怎样做一名智慧的班主任。
观点一: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会列出的长长的名单。无论我们用什么样的标准回答,都会有所遗漏。然而,很多老师,也许正在课堂上享受学生的赞美,默默无闻地用知识滋润着孩子的心灵,至于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呢?好象我们所知的,舆论所关注的永远都只是一部分。
曾经,在沈河教育网上读《井蛙归井》寓言故事有所启发,下面与大家分享:井里的青蛙向往大海,请求大鳖带它去看海。大鳖平生第一回当向导,非常高兴,便欣然同意。一鳖一蛙离开了井,慢慢前行,来到海边。青蛙见到一望无际的大海,惊叹不已。它“呱呱”大叫,急不可待地扎进大海的怀抱,却被一个浪头打回沙滩,措手不及喝了几口咸水,还被摔得晕头转向。大鳖见状,就叫青蛙趴在自己的背上,带着它游海。一蛙一鳖漂浮在海面上,乐趣无穷,青蛙也逐渐适应了海水,能自己游一会儿了。就这样,它俩玩得很开心。过了一阵子,青蛙有些渴了,但喝不了又苦又咸的海水。它也有些饿了,却怎么也找不到一只它可以吃的虫子。青蛙想了想,对大鳖说:“大海的确很好,但以我的身体条件,不能适应海里的生活。最要命的是,这里没有我能吃的食物。看来,我还是要回到我的井里去,那里才是我的乐土。”于是,青蛙向大鳖告别,回到了自己的井中,过着平安快乐的生活。
可能你会说:“井底之蛙,见识少,才会这样说。”但我却觉得不必那样,因为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或许你说得也没有错,我们生活的世界真的是很有趣,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善与恶”、“积极与消极”,要看你看到的是哪一面。
其实,成功的教育方法是不容易学到的,假如容易学得到的话,我想领导们就会不惜一切代价让我们出去学习,专攻“点金之术”,那教育就简单了。前面的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很好,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不必太在意与名家的不同。著名学者马尔比•D•马布科克曾经说过:“最常见同时也是代价最高昂的一个错误,是认为成功有赖于某种天才、某种魔力、某些我们不具备的东西。”其实,成功的要素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透过《易经》看教育,它确实有很多现实意义的。《易经》中把太极分两仪,两仪分四象,四象生八卦,最终却是和谐统一的。无论各个国家怎样发展,我们的理想的局面是“地球村”;无论我国各民族风俗怎样不同,也要“求同存异”达到统一多样;教师无论教师用何方式教,我们必须抓住这些“本”的、“体”的、“根”的、“源”的东西,教育都应指向孩子一生的幸福。
当我们走进山泉,就会发现泉水从山里来。泉水一定有水源,可是我们看不见,原来被山挡主了。所以蒙挂前有山后有水,叫做“山水蒙”。这就是说我们人本来是有潜力和智慧的,就是被蒙住了。正如刚出生的小孩子很懵懂,刚开始的老师就叫启蒙老师。大人有时候也很懵懂,所以就要活到老学到老。《易经》64卦中的第4卦,《蒙卦》象征启蒙。蒙挂的上面是山,下面是水,下就是老师,上就是学生。老师像水,像个智者,该流才流,不该流不要流光,比如孩子天生爱提问题,你解释得太多他听不懂,下次就不会再问;学生应该是仁者,去了山上不主动挖掘就学不到东西。蒙挂中的卦辞说: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是说不是我去求愚昧无知的蒙童,而是蒙童应该求师于我。这就像求教于神灵一样,你首先必须谦诚,诚心诚意,谦虚好学,不耻下问。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切不可无视师长,三天打鱼,两天洒网,实质上是对神灵和师长的一种亵渎。所以,你也就得不到神灵和师长的启示。教育不能强加要主动,想获得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必须主动学习。
怎样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呢?
1、乐于学习他人智慧.
我们要善于借鉴他人的思想和行为智慧。如:名家思想、小窍门、优秀教师、单位同事等。记住:只有相同的理念,没有相同的模式。重复别人是自我的迷失,重复自己是生命的迷失。
2、敢于创造自我智慧.
班级要以自身优势、特点进行管理。自身优势:特长优势、年龄优势、专业优势、学会将劣势转化为优势;自身特点:长相特点、个性特点。反思自我:反思中改进、反思中物化、反思中提升。
3、长于激发学生智慧.
学习智慧:勤于学习的态度问题;精于选择的策略问题;善于学习的方法问题。生活智慧:生命是生活的主体;生存是生活的形式;幸福感是生活的品质。
有人问:什么是兵法?昔日百战百胜的刘邓大军首领刘伯承说:“没有别的秘密。就是不讲老规矩,不按老路子打,一切看情况,打赢了算数。”我看还是努力把别人的教育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使自己的教育行为具有鲜明的个性,只要适合就是最好的教育。
观点二: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教育难题。
拿破仑•希尔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对我们每个人都极有启发。
塞尔玛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天气热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有华氏125度。她没有人可聊天,身边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们不会说英语。她非常难过,于是就写信给父母,说要丢开一切回家去。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这两行信却永远留在她心中,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
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塞尔玛一再读这封信,觉得非常惭愧。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
塞尔玛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使她非常惊奇她对他们的纺织、陶器表示兴趣,他们就把最喜欢但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了她。塞尔玛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物态,又学习了有关土拨鼠的知识。她观看沙漠日落,还寻找海螺壳,这些海螺壳是几万年前的,这沙漠还是海洋时留下来的……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人兴奋、留连忘返的奇景。
是什么使这位女士内心有这么大的转变?沙漠没有改变,印第安人也没有改变,但是这位女士的念头改变了,心态改变了。念头之差使她把原先认为恶劣的情况变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她为发现新世界而兴奋不已,并为此写了一本书以《快乐的城堡》为书名出版了。她从自己造的牢房里看出去,终于看到了星星。
工作,每天都充满悬念。生活,每天都充满悬念。教育,每天都充满悬念。班级体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是一个跌宕起伏,有时候甚至是惊心动魄的过程。比如面对一个后进生,无论多聪明的教育者,也无法预料明天他会给自己惹什么祸。也正是这个意义上,我说:“教育,每天都充满悬念!”这里的“悬念”,主要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难题”。
一次我班的淘气包“小黄”自习课上不顾班干部阻拦,冲出教室说是上厕所,结果却在走廊里不回来。开会回来大家气愤地向我汇报,说自习课如此一般。我脑子乱如一团,心中立即压着一块大石头,走时还好好的吩咐,怎么突发如此事端。“一定要去找他回来!”我告诉自己,因为小黄和其他的同学有所不同,他比较怪异。我立即安顿好学生,只身出去找他。原来他在给家长打电话,因为自习课看大家写完了作业没有事情做。我班有图书角,写完作业的孩子可以看书,可是书不多,不够全班分。他是想给家长打电话,让妈妈再送来几本,给班级做贡献。所以,作为班主任,希望都好好审视一下自己是否注意到学生的意外举动,并去读懂它。换一种眼光看问题,也许他不是一个坏小孩!
我时常想:学生的命运与我们教师的教育心态关系太大了,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也许就会断送孩子的前程,有时一句温暖的话语,就会唤起失落孩子的激情……善待他们吧,因为他们还是一群孩子。愿我们能“在沙漠中找到星星”,期待着每一天的“悬念”,进而研究,解决不期而遇的“悬念”,并享受解开“悬念”后的惊喜,然后又期待下一个“悬念”,如此周而复始,这便应该是教育过程的无穷魅力!
老师们,学生带好了,班级就稳定了。班级稳定了,学校也就办好了。班主任的管理水平上去了,学校的品牌也就打造出来了。智胜一筹,做一名智慧的班主任,我们学生也必将获得一生的快乐与幸福!
欢迎光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http://shequ.jspxedu.cn/)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