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标题: 潜心解读文本 [打印本页]

作者: 2012vip12731    时间: 2016-1-13 22:11:24     标题: 潜心解读文本

本帖最后由 2012vip12731 于 2016-1-14 22:51 编辑

潜心解读文本

历城区实验小学 彭霞

       听了余映潮老师的讲座《例谈教学创意》,我深深地体会到潜心解读文本,是上好语文课的根基。特级教师孙双金在谈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提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味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在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会的总结发言中指出:要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须抓住三个关键环节:放在第一位置的就是准确深入的进行文本解读。包括我们退休了的可敬的市教研员江洪春老师,每每有向他请教的老师,他总是先说:“你先回去,写出一万字的教材解读再来找我。”对于专家和特级教师的忠言也许在我上省优课之前就邂逅过,但那时仅仅就停留在我的双眼中,根本没有驻扎在心中!如今再读这些文字,我总会驻足其间,细细揣摩,所悟到的内涵和以前截然不同了!如今我想说“想设计出精彩的课就请潜心解读文本。”

       解读文本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复制文本,而是对文本不断发现的过程,对文本的丰富内涵不断开掘的过程。解读的过程其实是把文本从静态的文字符号还原为鲜活的生命的过程,把文本立体化,活化的过程。应当说,每一篇课文,如同一片取之不尽的海洋,深藏着许多的物产,珍宝。解读文本时,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理解力,还应具有一定的洞察力、穿透力。

如何解读文本?结合《太阳》一文的解读,从以下三方面谈谈:

      一 解读课文,与作者对话

     阅读一篇课文要经过四个层面:一是基本内容,即写的是什么;二是思想情感,即表达了什么;三是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即体味语言文字背后的含义;四是语言表达,即怎样写的,有什么特点,其表达的作用、效果是怎样的。对于前两个层面,老师们轻而易举的就能达到,对于后两个层面实施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但就是后两个层面恰恰最能展现语文教学的本质。《太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21课,是第六单元第一课。本组的人文专题是:“神奇的科技世界”,本篇课文情感的落脚点是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增长自然知识,学习用联系的眼光看待自然界,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从内容带上看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第二部分讲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这两部分内容互相关联。正因为太阳那么大,温度那么高,距离我们又那么远,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合人类生存的光明和温暖,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这么美丽可爱。

       从语言表达方面分析,《太阳》一文是一篇科普短文,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说明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是本文写法上的重要特点。在介绍太阳时,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方法,使一些抽象的,难懂的知识显得具体、通俗、明了,这样描写太阳的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解读时老师能发现文章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但这样表达的作用、好处,老师们往往容易忽略,其实这也正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处。  

       二 解读编者,与编者的意图对话

       编者的目的、意图也应当是我们重点研读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单元训练重点,二是课后思考练习题。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教材都是以某一人文专题组织单元的,而且每一册在单元中都安排了语文训练的重点。我们在对训练重点进行解读时可从以下四个层面去解读:一弄清训练重点的基本意思,解读它指的是什么意思;二弄清为什么要进行这项训练,即学习的目的,编排的意图;三弄清各个训练重点的来龙去脉,分析它的源头,它的发展,本组本课的着力点是什么;四弄清各个训练重点的相互关系。

      下面我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训练点为例展开谈谈:纵观整个小学阶段语文课本,有心的老师们可以发现,从三年级开始,对于主要内容的把握,教材中提出的要求是不同的,通过梳理,“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训练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中,提出了“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是整个小学阶段第一次出现对把握主要内容的要求,目的是让学生从全篇的角度了解课文内容。

     (二)发展阶段。在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略读课文《路旁的橡树》中提出了读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次的出现大家可以发现,是由想到说的一种提升,也是训练的一个转折点。目的是让学生在前面一次次想的基础上,能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大致讲述出来。因此对于《太阳》一文教学时,就引导学生抓住过渡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即达到了这个单元在主要内容上的训练重点,同时又教给了学生抓住过渡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提升阶段。在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略读课文《给予是快乐的》一课中,提出“认真读一读,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又由原来的一次次想想、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到了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导语中明确提出了“让我们来阅读本组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到了第八单元的《语文园地》我的发现中介绍了一种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把课文几部分的大意连起来,就抓住了主要内容。

     (四)自主实践达成训练。在五年级上册第一组导语中提出”学习这组关于读书的课文,要把我主要内容,在这里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侧重于方法的学习和自主实践与能力的训练。

你看,我们在明确了某一单元,某一课的训练重点时,即教什么,在什么起点上教,教到什么程度就做到心中有目标了。

对于解读思考练习题方面,主要包括课文中的泡泡语、课后思考练习,《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交流平台,这些都是编者依据训练目标体系和课文特点设计的,提示教学的重点、关键和学习方法。例如《太阳》一文中的泡泡语提到: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样比较有什么好处?这个泡泡语的出现,从三个层面看,1.让学生认识作比较这一说明方法;2.让学生感受作比较的好处;3.启发老师们在设计时也要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其它说明方法及其好处。

      课后有这样一个思考题,让我们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用心解读,这个思考题针对的正是课文第二部分,也就是引导学生理解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这一部分内容很多,写到了方方面面的事物,运用什么策略,设计时让学生通过将各种事物进行归类来感受,太阳与( 什么 )关系非常密切,既培养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概括能力,又让学生深深感受到了太阳与地球方方面面的事物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运用关联词语“因为……所以……”“如果……就……”说说太阳和我们的密切关系,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落实了学习用联系的眼光看待自然界的目标。

       三 解读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

       解读学生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读,教师根据所学课文,所训练的重点去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疑惑,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也就是,哪些是学生已知的,哪些是学生未知的;再就是哪些是学生自己就能发现的,弄明白的,那些是学生自己发现不了,弄不明白的,哪些是学生自己能发现但读不深,理解不透的等等。教师这样分析思考,更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有利于教学方法、策略的灵活操作,从而更好地体现以学定教。

     (一)弄清学生相关的已知领域

      以《太阳》一课为例学生天天都在感受着阳光的照射,对太阳的形状、东升西落等有一些了解。这是学习本课的相关知识、经验基础。对于语文能力方面,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如初读课文后,能了解大意;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等等。

     (二)了解学生相关的未知领域

       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说明文,对于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学生是陌生的。认识这些说明方法并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因此教学时教师就要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比较阅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并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三)明确学生相关的难知领域

       即学习的难点、疑点等。在一篇课文中,总会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教学的难点疑点等。它一般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教材本身所存在的;而是由于学生知识、经验的缺乏,对此,我们在解读教材时,应首先找到它,明确难在哪,进而设计解决它的方法、策略。

       总之,文本解读是上出好课的第一要素。准确、深入、透彻地解读文本应当成为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能力。只有潜心解读文本,我们的教学才有可能超越形式,摆脱模仿,进一步走向语文教学的本质。因为理念的落实、方法的借鉴、创意的实施、目标的达成……这一切都必须通过教者对文本全面解读才能得以展开。







欢迎光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http://shequ.jspxedu.cn/)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