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正确对待中学生的早恋
---解读青春密码 疏导“早恋”情结 维护少男少女身心健康
青春期是每一个人成长路上必经的一个时期,是一个年龄段为10—19岁的特殊成长发育期,更是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期。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飞速进步,对处于这个被称为“青苹果”时期的孩子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作为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和教师在面对越刮越烈的中学生“早恋”之风,表现更是多种多样:有的无可奈何,有的围追堵截,有的严厉禁止,有的循循善诱。态度和方法的不同,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
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变化,内心充满希望和幻想,他们的内心世界很精彩,可是又不愿表露。而这时如果他们能得到积极的引导,他们便会打开美好而神秘的心灵之窗,让热情、才智源源地流淌出来;如果受到强制的压服,他们便会把受了伤的心灵深藏起来,让压抑、困惑相伴左右。所以,成人不应用成人的眼光看待他们,批评他们,因为孩子交朋友多数并不是成人的谈情说爱。倒不如在青春期阶段,多教给他们必要的生理和性科学的知识,使孩子们一方面大大方方地与异性交往,一方面又增加理智的意识,学会自我感情的调节与控制。
广义的性教育包括了人生教育,友情、爱情和婚恋教育,两性平等教育,为未来生活的准备教育。它涉及性的社会文化、道德精神层面。这也改变了我们传统意义上让家长和教师都难以启齿的侠义性教育的范畴。究其原因:家庭方面家长观念滞后,羞于启齿。认为性是无师自通,不必教育。有时更担心刺激孩子早熟,有“教唆”之嫌。而更多的是家长自身不具备青春期性知识。学校方面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压力,缺乏训练有素的师资加之课程多课时分配不够。教师在进行教育时的难以把握适时、适度原则。从而让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委员布罗尼斯拉夫在书面发言中说到:“在即将结束的20世纪的教育哲学中,社会的凝聚力和团结与人的尊严、协调一致的愿望和目的密切相关。尊重个人的权利与其责任感是并行不悖的,而且鼓励男男女女学会共处。异性交往是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需求和权力,正确的异性交往有以下功能:1.娱悦身心,增进健康①阴阳和谐的磁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②磁场滋养下的异性交往——放松神经,减轻压力③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科学与意识2.青春期的社会化①完成“第二次断乳”,预防“恋母”、“恋父”情结成为未来择偶的性心理障碍②从容走进异性世界,知己知彼,为未来的恋爱、择偶、结婚作早期准备③学习与异性交往的能力与技巧、礼节与分寸,学会异性之间的尊重、包容、平等,为今后与异性的同事、上级、下属及朋友相处奠定良好的基础.3.实施心理救护、预防心理危机:异性朋友的心理支持——磁场的作用,情愫、性愫的滋养,设身处地,敞开心扉4.激励学习进步,提升自尊自信①两性智商总体平衡,智力结构略有差异②学习中男女优势互补,克服性别局限性③青春期自尊心强,尤其不甘在自己喜欢或在乎的异性面前示弱。
然而,日益严重的排斥现象还存在,它被列在解决当今世界面临主要问题的议事日程上。”特别是青春期教育阶段的班主任不能视早恋如洪水猛兽、粗暴干涉,应该充分认识到这是客观存在的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并且回忆自己的青春期是怎样渡过的,是否遇到过早恋的问题。事实上,几乎每个健全的人都有过迷惘动荡、焦躁不安的青春期。正如歌德说过,哪个男子不钟情,哪个女子不怀春。班主任应该以广博和深沉的爱对早恋的孩子们积极疏导,以正面教育为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建立三道防火墙:①反对未成年人(18岁前)发生性关系②避孕和紧急避孕——在“生命的孕育和诞生”的讲解中传授避孕节育知识,在小学阶段讲解,以成年人的“计划生育”为背景,避免敏感性和刺激性③若意外怀孕,应在3个月之内终止妊娠;大月份引产的危害。而要真正建好这三道防火墙,应以家庭为主,教师为辅。这是因为:
①性教育在心理交流和行为指导上具有隐私性和个体性,父母与孩子单独面对面进行最适宜
②家庭环境具有自然性及亲和性,不紧张,安全保密
③家庭更易于把握适时、适度的原则
④父母平素要保持与孩子朋友式交谈的良好习惯,建立宽松和谐的家庭气氛
作为辅助作用的学校,应发挥好起帮扶作用。
①学校以学为主,性教育作为一般知识的规模传授;
②对于有特殊困难的家长和孩子,学校心理老师和班主任有责任进行辅导;
③对于孩子已发生的性问题,学校应与家长共同协商后,采取一致的态度和积极的办法处理,避免发生意外;
在学校教育中,作为德育主体的班主任老师们应承担起青春期教育的两项任务:利用家长会,对家长进行青春期知识的“扫盲”教育,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庭中有哪些青春期心理与行为表现;利用班会、团会,组织学生观看青春期知识的录像或画册,引导学生进行有关青春期友情、爱情及性健康问题的讨论。
我认为对待中学生早恋问题,应当耐心、宽容,加以合理的引导,结合他们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科学的青春期教育,并不断提高这一教育的质量。只有提高中学生认识情感、把握情感的能力,才是解决早恋问题的根本办法。早恋虽是教育过程中一只令人生畏的“拦路虎”,但只要每个教育者都能以宽容的态度和合理的方式加以引导,会发现它也不过是只“纸老虎”,甚至在与学生的平等交流中还会发现我们所未曾有过的触动呢!
欢迎光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http://shequ.jspxedu.cn/)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