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学工作成效,取决于学校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教学管理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过程的全面科学化管理。在小学学校教育体系中,小学校长作为学校教育管理体系的负责人,对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校长的办学理念、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参与管理等方面分析现行部分小学校长负责管理体制存在的几个具体问题,进而从改进小学校长办学理念、提升其专业化水平、注重与教师交流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教育管理;小学校长;管理方式;管理理念
我国现行的小学管理制度是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实行校长负责制始于20世纪80年代,多年的管理实践证明,校长负责管理体制有利于校长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提升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因此,在具体的教育管理活动中,要在坚持校长负责制的前提下,根据时代的要求和教育科学的发展不断的对制度进行改革,使校长负责的管理方式为我们的基础教育工作更好地服务。
一、小学校长负责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小学校长在促进学校管理、提升教师水平、提高学生素质等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校长的办学理念不清楚
“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为的信念,它是一种观念。教育管理理念是关于教育基本问题的深层次本质和规律的管理观念,是教育管理的灵魂和根本性指导思想。校长作为学校管理体系的核心,确立正确的办学思想和理念是管理好学校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
令人遗憾的是,部分小学校长并没有根据学校教育教学条件、师资水平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办学理念仍然是围绕着考试的“指挥棒”转,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成绩的最重要的依据,仍然是以效率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管理过程中,忽视了其管理的对象是人,缺乏对个体生命本质的关怀,将管理中的人仍然是当做手段,而不是目的,导致了教育管理工作的事倍功半。
(二)部分校长对教师的专业成长重视不够
教师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重要力量,一个学校如果没有校长还可以进行运转,但是一旦没有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那么这个学校就不成其为学校。而教师的专业成长又是教师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专业成长的好坏对学校的教学水平有重要的影响。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部分小学校长对教师专业进修重视不够,更有少数校长认为就是教这些小学生,教师现有的知识就足够了,哪里还需要什么培训和进修等。但是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非常的快,不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知识的储备不够,知识的更新也很慢。知识的欠缺感使教师在心理上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在新课程的背景下,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更要不断学习提高,同时还要避免烦躁、沮丧、厌烦等情绪流露。很多教师都抱怨说,教材、教法不停地变,而学校又不愿意把经费花在教师的培训进修上。不仅如此,学校还以影响学校正常教学为由对教师的自费进修加以阻挠。学校的做法是“又想马儿跑得快,又想马儿不吃草”。因此,教师感到难以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这就更容易激发教师对学校管理体制的不满情绪,产生对抗心理。这些问题是应该引起重视的。
(三)教师缺乏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教育科学的发展,对学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变革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在学校管理中,校长是管理体系的核心,但不可忽视的是,学校的广大教职员工也同样是管理的主体,是学校管理的执行者和中坚力量。教师们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对学校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遗憾的是,目前有的小学在进行学校管理的时候,仍然只是将教师当成被管理者,将教师当成传递学校领导命令的工具和符号,没有什么主体性可言。部分校长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搞好教学就行了,让教师来参与管理是不务正业,会冲淡教师的教学;还认为一些教师对管理冷漠,热情不高,就是调动也无法调动起他们管理的热情。这些思想观点在小学的管理中是有很大市场的。就笔者来看,这些思想仍然是传统的思维,某些校长认为自己的管理正确,实质是集中管理权力,为自己专权找借口,压制不同的意见,不愿意听到“不同的声音”,而实现满足个人私利的目的。而认为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不高更是一个认识上的极大误区。心理学家曾经分析过,每个人都有完善自我,获得肯定的需要,最高的需要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是高素质的群体,他们有关注个人利益,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
(四)部分校长对教师的情感投入少,生活关心不够
情感是联系人与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就是突出情感的重要性。在学校的管理中,校长在管理中的情感投入能够建立校长个人的威信,也是其管理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部分校长在潜意识中官本位严重,认为自己是学校的领导,是管人的,就应该高高在上,不愿意深入教师的情感深处,了解教师的情感倾向和对学校发展的看法;有的认为校长的工作千头万绪,不仅要管理好学校内部的事情,还有大量的社会交往活动要开展,没有时间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甚至认为这样做是浪费自己的时间。因此对自己学校的职工不闻不问,着重的只是教师的教学情况、学生分数、升学率等,只把教师当成教学的工具。这种缺乏人文关怀的管理方式是有害无益的。
(五)部分校长采取的管理手段单一,考评体制不合理
当前,有部分校长在管理上热衷于量化管理,制定一些条条框框,特别是对教学方面搞“一刀切”,弄“规定动作”,比如备课要什么要求、甚至讲课的顺序等都由教研组规定,这样,教师就被捆住了手脚,画地为牢,也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其专业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束缚了教师创新精神的养成。
部分学校对教师考核评价的数字化,譬如:升学率、学生按分数排队、实行淘汰的聘任制、教师的职称评定、对教师的奖惩条例等,都使教师难以轻松应对。学校对教师的要求是只能进不能退,所任班级的升学率提不上来就不被学校认可。这些都给教师带来很大压力。要知道,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如果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把教师工作中一些不易量化的硬要量化打分,甚至用许多硬性规定“卡”教师,只能造成扼杀教师的创新精神,使教师日益平庸。这些规定无疑是把教师当作实现学校目标的工具和手段,严重挫伤教师的积极性、抑制教师的多元发展,也使学校陷入发展的困境。
欢迎光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http://shequ.jspxedu.cn/)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