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过:"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缘的。"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第一条明确提出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它把语文知识和美育内容融为一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审美天地,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把握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丽情趣,提高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必须靠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点点滴滴的积累。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感情,引导学生感受美。
“文以情动人”,小学语文教材中写得文质兼美,声情并茂的文章,俯拾皆是。画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我们细读内容丰富的小学语文教材,不难发现它蕴含着美,充满了美,有许多落笔为画、脱笔为诗的佳篇。教师着力发掘这些优美课文中的审美因素,或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使教学内容具有美的特征,是有意识地将美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之中的前提。教师应充分揭示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内容,让学生为情所动,从而进入审美境界,感受到审美对象的美。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深得其中精髓,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并以各种手段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将他们带入课文特定的情境之中,接受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如她执教的《燕子》一课以神解形、"得意忘象"之审美便是一个成功的课例,值得我们去揣摩,去研究。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欣赏美。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小学生采用一种单调的讲演来进行教学是不适当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引人入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感性经验不足,知识水平有限,对教材中静态的情境往往难以入"境",我们不能干巴巴地在课堂上讲解字句,而是要通过表情朗读,生动描述甚至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配合,为他们入境铺路搭桥。如我在教《趵突泉》一文时,先布置学生通读全文,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感受到的趵突泉是什么样的。这样学生知道了趵突泉是由三个大泉和许多小泉组成,对趵突泉有了整体的感知。接着,在优美的音乐衬托下,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学生一边听一边欣赏多媒体课件,立刻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仿佛此时此刻自己正站在趵突泉边,领略着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这时让学生试着有表情地朗读,找出自己认为最美的地方,反复地多读几遍;最后全班交流,学生把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有表情地读出来,与同学分享读书的快乐。学生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发现了自然的美、自然的伟大及汉语言独特的魅力,他们就能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在乐曲中,与作品主人公的高尚情操融为一体,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而且这种审美的感知力在日后不断的练习中也得到巩固、发展。
三、发挥想象,引导学生拓展美。
学生虽然审美经验不多,但也绝不是一张白纸,教师应当结合课文内容引导他们选择角度,用自己的经验去补充形象、丰富形象,再创造出新的审美意象来。如果说理解比较能够再现形象美的话,那么想象就可以拓展和创造意境。常言道"诗情画意,诗中有情,画中有意",选入课本的诗歌和散文,正是由于充满了诗情画意,言虽尽而意无穷,才能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学时我们总是让学生驰骋想象的风帆,去开拓最美的意境。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有这样两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两个写景的诗句,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韵的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我首先要求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的假设进入原有的意境,然后具体提出三个问题:1.烟花三月的长江是一派怎样的景色?你注意到了吗?2.你是怎样目送朋友远离的?朋友的船是怎样消失的?3.当时你的心情怎样?经过老师的点拨,不少学生由第一人称想象出了形象的意境来:晚春小草碧绿碧绿的,百花散发着芳香,彩蝶轻轻的飞舞,然而这美丽的一切我都无心欣赏,我站在江边,任凭春风拂面,只是目不转睛地望着远方,江中的船越来越小,小小的白帆慢慢地慢慢地消失在遥远的天边。滔滔的江水不停地流着,一个浪花推着另一个浪花,哗哗地滚向远方,朋友啊,此次分别又要等到何时相见?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即使学习较差的同学也能不同程度地有身临其境之感,体会到了音外之意。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美是抽象的,而是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美,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培养他们再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把所思、所感表达出来,使他们的审美感受得到升华,从而让他们热爱美、追求美。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提高审美修养,努力探索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途径和方法,只要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重视美育的渗透,就能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练就一双发现美的慧眼,把语文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要求落到实处。
欢迎光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http://shequ.jspxedu.cn/)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