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标题: 我们要向优质课学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2012vip12742    时间: 2016-3-3 09:28:25     标题: 我们要向优质课学什么

我们常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热闹是外显的形式,而我们要思考的是“门道”,这门道就是其本质,从外显的形式到内容的本质就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学习过程。常听到有教师说:“优质课固然是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手段多样,但是,我们学不来,也学不会”。那么,是不是优质课就是用来观摩和展示的而不具有可学性呢?其实不然,常规课是在常态下进行的音乐课,体现教学的有序性、规范性和延续性。优质课更多的是用以探讨音乐教学规律、研究音乐教学方法、推广音乐教学经验、提升音乐教学质量的,它既是教学过程方法的优化创新,又是优秀教学成果的展示,同时也是教师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那么,常规课作为音乐教师的主阵地,我们要向优质课学什么呢?

一、感悟课程的“理”

优质课能反应出音乐教师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对教材资源的理解程度,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课堂组织的驾驭水平和对“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执行能力。在优质课中丰富的教学方法和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我们感受到的是执教者对于课程标准的深刻内化和精准把握。我们的常规课,同样也需要牢牢把握“新课标”将其内化至音乐课堂教学的行为中去。正所谓,悟其理,明其行。

二、学习教学的“法”

“课改”倡导朴实有效的课堂。常规课的特点是规范、朴实、有效,但我们并不能简单地将其理解成为传统意义上的“老师讲,学生听”,而是指教师注重对学生音乐情感的体验,注重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注重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提供给学生张扬个性的机会,注重以音乐实践带动学生踏进音乐审美的殿堂。我们的常规课也可以从众多的优质课中汲取精华和养分。学习精妙的教学设计。教师教学的前提,要吃透教材,研究教材,达到一定深度的时候,教学设计就自然而然出来了。学习合理的多媒体运用。有专家指出: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多媒体课件是反映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方面,但不等于说越先进越好,教师在选用教学用具时,要把握住“必要”和“有效”两个原则。对于多媒体的合理运用,应坚持: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最佳境界当是内容凸显、技术隐身之时。学习恰当的教学语言。课堂教学语言还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教师的教态、肢体语言、语音语调都是要注意的。同时,教学提问要有意义,指向性要明确,语言上尽可能要规范自然、有些提问不要太大、太虚,设问是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

三、      关注学生的“学”

“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在现在的音乐优质课中,教师重教轻学、学生被动接受的问题已得到了充分的关注,新课标倡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观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但有的教师在上课时,将关注点放在音乐要素的解释和分析上,弱起小节、换气记号、乐句划分等,让学生精力过多的放在“碎片式”的聆听和解决问题上,学生学唱时难免倦怠疲乏。完整演唱歌曲时,教师担心学生音量和情感不够充沛,自己边弹琴边大声范唱。课后交流时,教师也说出了学生唱错、不会唱、唱不响的担心。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很多时候是教师设计得多,学生看老师盲目地表演。其实学生希望看到的什么呢?音乐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呢?是倾听、体验和感受到生动、有生命力的教学活动。优质课如此,常态课更应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站在学生立场,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关注学生的兴趣、经验和接受能力,关注他们已有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顺乎自然,让学生能个性灵动地成长。正所谓,关注学,得生心。

四、      提高自身的“技“

教师的个人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音乐课堂教学的深度和高度,音乐教师只有持之以恒的练习,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音乐素养,才能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自己认知和体验的提升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不断的学习,把自己浸泡到音乐中去体验,这就是教师的辛苦,也是做教师的幸运。“浸泡“一词,不正是音乐教师们专业技能和音乐素养提升的最好解读吗?优质课如此,常规课更是如此。正所谓,精于勤,成于思。

中国音乐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吴斌理事长认为:“优质课的设计初衷有两点,第一是展现教育思想和教学成果,明确音乐课要体现音乐性的学习,包括音乐重要的形式要素:节奏、旋律和音色等;第二是强调关注学生,所有的教学设计都在关注学生,与常规课是两个不同的评价体系,我们可以从优质课中汲取更多的养分。是的,常规课追寻的是一份脚踏实地的勤勉,优质课追寻的是一种高屋建瓴的深远。“让我们把优质课中感悟和收获融汇到常规课堂中,简单去做,重复去做,用心去做,贵在坚持。






欢迎光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http://shequ.jspxedu.cn/)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