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改的进程,落实校长“以生为本、为学而教”的教育教学理念。经研究决定:教导处将分三年期分阶段落实这一教育理念。
第一阶段:2012.9---2013.7,以“导学案建设”和“学习小组建设”为切入点,抓好教师与学生的思想转变。
第二阶段:2013.9---3014.7,落实“导学案”和“学习小组”的基础上,全面落实“一导、二引、三交流、四展示、五反馈、六评价”的课堂教学体系。
第三阶段:2014.9起,聘请专家,全力打造“以生为本、为学而教”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一)学案导学设计原则:
本着“导学、展示、反馈、评价”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导学案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认真研究2011版的新课程标准,对教材挖掘要到位,知识点的覆盖要全,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2、导学提纲要富有启发性,通过提纲能够促进学生知识树的建构,使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
3、重、难点突破时,设计交流与讨论提纲,设计时:
⑴要富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⑵要富有探究性,能够让学生津津有味的探究,主动获取知识。
⑶要富有创新性,形式、内容上都要创新,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强调:学科组备课的重点之一就是商讨如何设计导学情境,使之具备以上的设计原则,使之更有思考、探究的价值。坚决杜绝知识罗列式、填空式。设计要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
(二)学案导学设计步骤
1、学习任务:
⑴确定学习目标: ⑵明确重、难点;
2、课前导学提纲:
⑴教师在备课时根据自己对课标的要求和教材文本的理解,以及学生情况的了解,向学生提出基本的自学内容,提供自学提纲。
⑵由学习小组组长组织本组学生自学教材、相关学习资料,收集学习信息,交流讨论完成任务。
⑶课堂一开始,教师多方式兴趣引入课堂后,深入学生中间发挥指导、引领作用,和学生共同达成课前导学提纲。
3、课堂的导学提纲:
认真研究课标,确定本节课重点与难点。学科组研讨后,遵循以上原则设计导学提纲。学生可交流讨论、研讨解题思路、分组进行实验、相互听写背诵等形式。课堂导学提纲设计形式如:
⑴问题式 ⑵探究实验式 ⑶解题式 ⑷短文阅读式 ⑸情景探究式 ⑹图片式 ⑺视频式 ⑻动画模拟式…….
教师检查、了解学生交流讨论的成果,做到心中有数,进入课堂展示环节。
4、课堂展示:
⑴各小组组员首先进行展示,展示的形式如:提问、板演、讲解等。
⑵各小组长对组员进行指导、纠正。
⑶师生共同对展示内容进行质疑、评价、量化各小组成绩。
5、反馈环节:
⑴反馈的主要任务:
①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性总结;②对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③对学困生进行查缺补漏;④对优秀生进行知识扩展。
⑵反馈形式:
①课堂练习②试卷测评③晚自习辅导④学习小组互学互教
⑶反馈的主要方法:
①巩固练习。可采用提问、测试等方法组织实施;
②充分利用学习小组,对学困生进行互学互教、生生互动、分层训练等手段进行组织。
③对优等生进行知识的扩展、深化。
强调:课堂练习与课堂检测在设计时一定在试卷标注出A级;1、2、3、……B级;1、2、3、………扩展提升1、2、3、………集体备课时教师要认真审好每一个题目。
6、学习反思:(导学案最后版块)
学到知识体系 |
|
易错点整理 |
|
错题档案整理 |
|
(三)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考核小组,对各学科组的导学案的设计、使用、规范程度、效果分期进行检查、量化评估。结果纳入教师能的量化。每周一第一节课前,学科组长把集体备课的下一周学案导学纸质文本交小会议室。领导班子的考核小组在领导班子会上检查量化。
2、学校组织每人一堂公开课活动,主要检查学案导学基本环节的运用和实施情况,作为评选校级优质课的先决条件,同时纳入教师能的量化考核。
3、根据学案导学设计流程,设计学生课堂调差问卷,学生的问卷成绩纳入教师课堂教学量化。
4、教师的课堂讲解时间的调控力度加大。学校明确规定:教师在课堂上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不理解学习小组交流讨论解决不了的,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完成课前导学提纲不讲,没问题不讲,问题学生不讨论不讲课堂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
5、导学案在设计一定注明总序号、日期、主备人。
6、教研组长在集体备课时,把课标分析、重难点的确定,导学流程的删除、增添、交流与讨论与思考的修改,题目难度的设计等方面记录在集体备课本上。
7.坚决杜绝上课体系与学案导学体系不一致的现象。
欢迎光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http://shequ.jspxedu.cn/)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