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标题:
数学智慧课堂之我见
[打印本页]
作者:
2012vip12639
时间:
2016-3-10 09:59:19
标题:
数学智慧课堂之我见
关于数学智慧课堂,我的理解是,数学教师充分发挥教育智慧,创造一切有利因素,遵循学生数学认知发展规律,准确判断学生认知的实际起点,动态真实的展现学生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并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有针对性的灵活施教,摈弃教师僵硬死板的灌输和学生机械被动的接受,从而促使数学建构学习主动发生。
一、把握教学内容的适度性。
一方面,教学时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中主要的本质的东西,突出教学的重点。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在教学中才能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促进学习迁移。教学才能防止主次不分,防止在次要问题上过多地占用时间。
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重点应抓住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讲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只需用较少时间引导学生根据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属种关系,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另一方面,要控制好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密度。课堂上信息标准要适度,信息负荷要适量。如学生似懂非懂时,要设置坡度,降低难度。密度过大,学生疲于应付,要通过删减练习数量等方法调整。
二、把握教学程序的层次性。
一节课往往要完成几个知识点的教学任务,要在提高教学效益的前提下节约教学时间,就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好教学的序。
例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安排了以下五个层次:(1)通过拿铅笔活动,让学生知道12支铅笔可以一支一支地拿,也可以1捆带2支地拿,感知引进计数单位“十”的必要性。(2)举出生活中10个一包装成一份的例子,感受计数单位“十”的应用价值。(3)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建立计数单位“十”,强化对10个一就是1个十的认识。(4)应用计数单位“十”,通过摆小棒抽象出对11~20各数的认识。(5)认识11~20各数的大小和顺序,培养学生的数感。这样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既符合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把握教学节奏的协调性。
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有重点和非重点;各教学环节所需时间有长有短;教和学所耗精力和体力,也有多有少。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合理地安排教学节奏,努力使教学过程疏密相间,难易交替,快慢相隔,张弛交替,跌宕起伏,节奏分明。在重点内容上,教师要舍得花时间下功夫,如果只讲速度,对应该展开的内容,应该强化的内容一带而过,学生只是表面上理解,看起来速度快,但效率并不高。因此,要正确认识快与慢的辩证关系,把握好教学进程。教学节奏的最佳状态是教师信息输出的频率与学生信息处理的速度同步,做到当快则快,当慢则慢。
四、把握教学活动的互动性。
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双方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构成了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在这个共同体中是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积极地参与,主要是指学生的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另一方面是教师的行为。
如“时分的认识”一课,一位老师针对学生已经认识整时、整时半的基础,教师不是先让学生进行问答式的钟面认识,而是直接让学生在钟面上拨出7时36分。交流时展示一同学的钟面,其他同学观察评议,围绕他拨得对不对,哪儿不对,为什么不对,怎样改正,自己拨的与他的一样吗,谁拨的更准确一些等问题进行交流。学生在判断、评议、比较、改正的互动过程中学会了7时36分的表示方法。
欢迎光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http://shequ.jspxedu.cn/)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