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师偕行,践教育理想
——2011年夏北京之行学习汇报
开篇词:我看书虽多,但真正近距离聆听大师的口传心授却很少,今年夏天,有幸跟着耿校和四十多个同仁去北京参加第三届教师论坛,聆听八位泰斗级大师的报告,幸运之至,幸福之至,感谢学校,感谢领导,感恩一切!
学习汇报
顾明远:让懂得教育的教育家办学
http://www.jspxedu.cn/yanshi/js_gulingyuan.html
顾老写意
顾教致学为人师,
明心显性育人子。
远谋教育漫漫路,
高瞻华夏灿灿史。
魏书生:如何做一个优秀的教师
关键词
平常心:不攀比、不外取,看开、看透、放下,松静匀乐
欢喜事:“我愿意教课呀!”
赶快做小事:做自己适合的事 高高兴兴做起来
民主:主动生存,乐观进取,服务互助
科学:研究规律
守住:真诚、善良、创新。
怎样教: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
怎样学:学以致用,学而时习,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魏书生印象
平平常常一书生,
自自在在一人生。
他,是凡人,
有黑土地的憨厚,
有东北文化的浸润;
他,是智者,
有五千年文化的积淀,
有经历磨练转凡成圣的超脱;
他,是摆渡者,
有悲天悯人的愿心,
有拔苦与乐的能力;
他不愧为当代的孔子,
他堪为人师中的神品。
学习他,
即学做人,
做平常人,明白人,纯粹人;
学习他,
即学做事,
做简单事,快乐事,根本事。
钱志亮:高效课堂哪里来
精华:
一节好课应该做到:饱满的激情、殷切的希冀、热情的关注、亲切的语言、丰富的体语、出神入化的演示、深入浅出的讲授、恰到好处的点拨、游刃有余的教材驾驭、收放得体的课堂调控、紧张有序的分层递进……
诗评:
亲切随和如学长,体验互动笑语响。
有钱点亮课堂灯,精足气壮神采扬。
刘堂江: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家成长
理念
1、教育家从教师中结晶析出。刘堂江教育家标准:有德、有才、有愿、有行
2、植根本土。教育家典范:斯霞、霍懋征、李吉林、于漪、魏书生、冯恩洪、李希贵。
3、人人都可能步入红地毯。
诗评:
一丝不苟学人气,满腔热诚伯乐心。
以文会友生华章,以友辅仁起殷勤。
胡新懿: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改革
主要内容:
一、温家宝“教育三部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百年大计,教师为本;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
二、树立新的人才培养观念。
世界教育个性化时代已经来临;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关注整个生命。
深忧与期望同在,前瞻与实践同行。
雷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定与发展趋势介绍
感言:
课标解析详而实,犹如春雷惊学人,文化发展乃母语,奠基根本在语文。
兼收并蓄图发展,与时俱进谋创新。从今甘于教汉文,愿叫华语长精神。
余映潮:角度的美妙
——例谈教材研读与教学设计
精要:
五方面基本要求:
1、非常讲究课文研读;
2、十分重视教学思路;
3、关键在于课堂行动;
4、精心考虑课堂活动;
5、灵活运用教学手法。
五个讲究:新,简,实,活,雅。
感言:
一滴水可以折射整个太阳,一滴水可以囊括整个宇宙,余映潮老师的现身说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角度:爱你所爱,找准角度,精细研究,锲而不舍,终成大家。
程翔: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精要:
1、积累课堂作品;
体现对文本的准确把握、深刻理解教材;体现教学设计;体现师生双方情感参与。
2、用课堂提问激活学生。
课堂解决问题,前提是提出问题;问题要有质量,提问是助推器;备课到最后就是怎样来提问题。
感言:功夫在诗外
如果说一个人就是一幅作品,这幅作品首先是有灵魂、有精神的,程翔老师的精神就是对教师的热爱,对语文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基于爱,他的人格魅力光华四射,他的学识修养令人肃然起敬,他把语文课堂做到了极致,他把自己做成了精品。而这一切的一切,功夫在诗外。成功源于一个人的愿心,源于一个的修为,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就是一种修炼,利人利己,助人助己,教学相长。
我对语文的理解:
浅谈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四观”
教育是人的教育,是传教者和受教者在某项知识领域里的互动,知识只有在两者心灵的层面上达成共鸣才可能完成知识的传承和创新。语文教学就是语文老师和学生之间在语文教育领域里的一种互动。
语文,简言之,就是语言文字,再延伸一点,语言文字和文学。文字是一种符号,汉语是承载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音形义兼具的语言符号,它被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听说读写中。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如何让学生更好的驾驭语言文字,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在习得技能的同时更好地完成一个人的成长。
在新时期,人们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发达、信息技术的繁荣,使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学生不再单纯靠书本来获取知识,也不再单纯靠老师来传道授业,但学生需要靠老师的组织和引导来获得成长,也就是学生需要教育。具体体现在课程中,就是要完成新课标所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就语文教学来讲,语文教师要在人性观、文化观、生活观和科学观上做文章。
第一,语文教学要有人性观。
人性是哲学范畴的术语,却是人人不可否认的现实。人不同于动物,动物可以驯养,人却只能教育。”古人对教育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就是教人像人那样。把人当人来看,是教育的人性化的本质。语文教师面对活泼泼的生命个体时,要做到:充分了解个体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充分相信个体的潜能和自我发展的欲求,充分尊重个体的人格和尊严。唯有如此,才能在人的基础培养人,完善人。时下倍受青睐的生本教育就是顺应了人性的要求,应时而生。
语文教师和学生面对的教材,篇篇文章都是人之所为。试想,此人、此时、此地、此事、此景、此情,若非因缘聚会,哪有此文生成?读其文,识其人。知书达理,知人论世,自觉觉悟,是我们学语文的究竟吧。孔子学琴于师襄,弹《文王操》,先习其曲,再习其数,后习其志,最后得其为人,连师襄都惊叹不已。就是我们的汉字,本身也是天人合一的产物。若不从人性的角度来关注语文教学,教育将成为空中楼阁。
当然,作为语文教师,切莫忘记关注自身的成长,爱己及人,才会产生更大的教育力量。
第二,语文教学要有文化观。
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是对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我国文字记载的历史有五千多年,先人的智慧博大精深,如孔子的思想、老子的智慧、《易经》的哲学等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是无人企及。我们学习语文,就像结婚生子传宗接代一样,让汉文化繁衍生息,也是让我们民族繁衍生息。当然,学其他文化也是为了使我们的文化繁荣昌盛。
语文学习对文化的传承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因而,语文教学就要自觉担负起文化传播的使命,语文教师就要自觉担当文化传播的使者。当下,语文教师先要学会读书,学会学习,然后再教会学生怎样读书和学习,特别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学习,单靠大学里古代汉语和古典文学专业是远远不够的,非得有全体语文教师的倡导和指导才可,否则,我们就不可能从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根上汲取丰厚的滋养。
把语文教学放在文化历史的广厦里进行,相信学生会更快更好地成其为人,因为语文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文化修养提高了,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才会提高。
第三,语文教学要有生活观。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语文课堂是浓缩了的生活。生活是艺术之母。我国古人早就提出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主张。语文教学当然离不开生活。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就是顺应和发展了不同生活背景下的个体的独特之处。
目前,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是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综合性活动教学,无论哪种教学都离不开生活实践。综合性活动教学是不必说了,它本身就是对生活的实践体验。写作没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淄博市语文教研室搞了七八年的体验式作文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很好地证明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教学也要有生活体验,各版本教材所选的篇目大都契合学生生活,学生很容易深入进去获得知识和心灵成长。对于那些远离学生生活的古代作品和外国作品,教师要创设情境,还原生活,做一个好导游,让学生感同身受,和作品作者发生共鸣。作品都是人写的,而人是有同理心的,将心比心,自然心领神会。
生活体验观下的语文教学,才能很好地实现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可以从教师那里拷贝,情感态度价值观却是要经过心灵的过滤、积淀和升华才可达成的,况且知识和技能的内化还需体验生活才能完成。语文教师要谨记语文是服务生活的艺术。
第四,语文教学要有科学观。
生活还是一种表象,人性、人文就更是虚而又虚的东西了,你或许感觉得到,但是根本看不见,摸不着。而科学就不同了。科学是规律,是抓住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语文教师除了要具备学科知识外,还要具备把学科知识科学化的能力。
语文的魅力就在于可以透过文字解读自然、解读社会、以及解读心灵。只要掌握并驾驭了文字的利器,就可以开掘人类智慧的宝藏,并为改善自然、社会和完善自我服务。所以,语文教师要按语文的规律教学,把握语文的本质,还原语文的面貌,解读、编译语文课的素材,实现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人是他,考试的人还是他。为此,语文教师要强化学生的文本意识、文体意识和自主意识,指导学生把学来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学以致用。如此,语文教学才能让学生学得好考得好。
关注人性,教学服务学生;关怀文化,教育服务社会;关爱生活,语文丰盈心灵;关心科学,语文指导生活。语文存真尚美,语文教学实在是帮人诗意生活的创造性活动之一。
新时代,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新课标,语文教学要多维共举;新课堂,语文教学要师生共赢。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自觉践行人性观、文化观、生活观和科学观,让语文教学之花开遍神州大地。
我的几点思考:
1、我们处在一个变革的伟大时代,教育面临着大发展的契机,百花齐放的局面已经来临。
2、作为育人的特殊职业,教师必须懂得教育。遵循教育规律执教,也就是尊重人性执教。教育是服务的艺术。
3、教师必须率先发展,要站在人类历史和世界空间内反观教育,有大胸怀,发大善心、愿心,德行与学识兼修,以平凡人、平常心,做简单事、琐碎事。
4、作为教师个人,读书、实践、思考、写作,是一个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捷径;作为一个学校,发掘、培育、推介是名师成长的必然之路;将个人追求与集体事业合二为一,必然最好、最快走向卓越。
5、读书成就教师。教师可选择教育学、哲学、心理学、历史、文学方面的书来读。
6、最快达到目的地。选准他,盯紧他,比他多做一点点。
7、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合作,和谐,共赢。
结束语:
我们高新区的教育形势大好,我们淄博高新区实验中学的前景无限光明,我们有一个团结强大的团队,相信在耿校的带领下我们会尽快实现我们的名校、品牌学校理想。
祝大家身心愉快,合家欢乐!
谢谢!
(作者:淄博高新区实验中学 袁秀玲)
2011-8-17
欢迎光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http://shequ.jspxedu.cn/)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