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学生,让师爱润物无声
平阴县玫瑰学校 路敏
无论培训还是平时,我们经常谈到师爱这个话题是啊,无爱不教育,教师的爱是润滑剂,它在教育中起着神奇的作用,能催化师生关系,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关于这个话题,我也有以下几点思考和收获:
一、多尊重,不歧视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其实人人都渴望被尊重,青少年更是如此。而我们有时却忽略了对学生的尊重,尤其在心绪不佳的时候,更容易发生大声训斥、讽刺挖苦学生的行为。当这种行为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时,学生与教师便产生了隔阂,轻则不听教师说教,重则与老师顶撞。其实老师简单的一句话,在学生心中的份量可不轻。给予学生尊重,给予学生赞赏,学生会更努力自觉地去学习,以回报老师殷切的期望。遇到学生违纪,更须冷静对待,心平气和地了解清楚事情的经过,从尊重学生的立场去处理,不歧视,不讽刺,学生更能敞开心扉接受老师的教育,这样,也更容易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多亲近,不疏远
老师们认为对学生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为什么孩子们感受不到呢?我觉得觉得老师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与学生的沟通与交往方式。作为老师们很多时候都不能放下架子,与学生的交流只限于上课的说教,平时只是三言两语的交流。说得最多的时候反而是学生违反纪律时喋喋不休的批评。而且,很多时候,一下课,老师就回办公室去了。这样,师生的交流少了,更别谈沟通与交往了。
我们只要细心观察,愿意与学生交朋友,喜欢与学生交心、谈心的老师,同学们更愿意与她交流,她的教育学生更愿意听。同样,爱屋及乌,学生们也会喜欢上她的课,学生们该科的学习成绩就会越好。所以说,放下架子,多花时间与学生在一起,主动与他们说说话,玩玩游戏,让孩子们觉得你喜欢与他们在一起,这样,你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多倾听,不斥责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漠视学生的感受,总是“应该怎么样”、“不该怎么样”,却很少考虑学生的感受、体验和需要。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常常把学生假设成没有情感需求的知识容器,给什么,他就接受什么,不需要选择,也没有能力倾诉,他们只要被动地接受、服从就行了。许多时候,我们强调满足学生的需求,可我们并不了解儿童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学校,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学习上有什么困难,生活上有什么困扰,这些都被我们严重地忽略了。老师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离不开学生的理解,那就是要与学生好好沟通,明白他的所思所想,让他理解你的言行,他才会接受你的教育,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不通情达理,不讲道理只会发脾气,就会适得其反。
四、多宽容,不苛求
对调皮捣蛋的学生,老师们总是觉得,自己经常苦口婆心地去要求学生:午休不许讲话,不能欠交作业,不能欺负同学……学生总是充耳不闻,常给自己带来麻烦,尽管自己一腔热情地对待他,他反而不领情,真的可恼又可恨。面对这些犯错学生,老师们恨铁不成钢,体罚的有之,批评更是常事,或者干脆不加理会,放之任之。但我们作为教育者,面对这样的情况,真的要想想,他们为什么会午休讲话呢,是不是有事问同学?不能完成作业是不是他真的不懂,而且无人辅导他?会不会因为打抱不平而去打架?或者转个角度去想一想,他们违纪是不对的,但这些事情真的是不可饶恕的吗?我们学生时代不也犯过这样或那样的过错吗?所以,我们应该做的是:把他叫到身边来,了解事情真相,学习上有困难,就热心地帮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难题;与人交往上有困难,让他知道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而不应将他们放到班后面站一节课就了事,问题的根源得不到解决,学生的过错不能及时纠正,就算暂时改正,以后还是会重犯的。对学生多一份宽容与理解,多一份帮助与关爱,而不是一味地责难苛求,面面俱到,这是老师们面对过错生应具有的一份理智情感。
五、多信任,不否定
有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因而对自己丧失自信心和自尊心,以至自暴自弃。对这类学生,教师不能一味批评,重要的是发扬其优点和长处,并要求他们树立起克服缺点的毅力和信心,对他们说:“我相信你一定能行。”对有些“差生”,要注意发现他们的某些细小的进步表现,抓住时机进行表扬、鼓励,“你今天做得真棒。”大多数“差生”的心理是不甘落后的,只要四周的人对他们不歧视,不带成见,他们还是有上进心的,只要教师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的、可以达到的要求,并帮助他们拟定达到要求的计划,为他们努力创造达到要求的条件,他们就一定会做得更好。
“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紧记陶行知先生说过的这句话。只要我们心系学生,用真情感化学生,润物无声,真诚地面对每一位学生,尊重、亲近、倾听、宽容、引导、信任他们,与他们学在一起,乐在一起,想在一起,就一定能创造和谐进取的教育氛围。
欢迎光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http://shequ.jspxedu.cn/)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