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育共铺育人路
平阴县少岱小学 张华
对于班主任而言,做好家校合育工作能使家长对学校工作得以理解和支持,对学生有更好的认识;同时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有针对性加以指导和教育,从而使班级的整体协调有的放矢,提高班级管理的成效。
下面本人就如何有效地开展家校合育工作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我们所在地区是农村,学生家长为生计而忙碌,男家长外出打工,早出晚归,回家后已是疲惫不堪,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好点的能问一下已是不错;女家长在加,鉴于文化水平等诸方面难以做到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检查,更有很大比例的同学父母外出一天,很晚才回家,学生跟着爷爷奶奶,隔代相处,更谈不上对学生的督促,普遍存在听之任之的放任态度,现在的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玩心很重,离开父母的约束,更是放纵自我,对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敷衍了事,养成不完成作业的习惯,老师和家长很少交流沟通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在家表现,对班级管理、教学任务的完成形成了很大障碍。
案例过程描述:
一、刚接班的时候,通过查看以前班主任的评语,和以前任课教师的交谈,我了解到班里的李书文同学是离异家庭,他同年迈的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上课时经常打瞌睡,作业完成不及时,在课上还常与同学说话。在进行了了解之后,得知他父亲长期在外打工,经常不在家。他这个样子,也不能全怪他,家人和老师是有责任的。从此以后我更加主动地关心他,一发现问题,我就马上与他爸爸联系,进行速访。我还经常到他家去看看,进行常访。多次的家访使我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发现他身上存在着一些一般同学不具有的优点,能吃苦,生活自理能力强,重感情。每一次家访,我都同他谈心,肯定他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他存在的不足,并给他提出了希望。慢慢地,我发现在他身上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上课认真了,打瞌睡的现象少了,作业认真完成了,上课也不说话了,老师们都说他变了。
我平时经常家访的对象主要是后进生,对于他们是“雪中送炭”给以“温暖”,多给差生家长“报喜”。要多表扬孩子好的方面,同时又要婉转地把问题提出来。家长、教师、孩子三方共同坐下来,商讨对策,以求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据一项调查显示,有47%的教师只有在孩子犯错误时,才产生与学生家长交流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也很讨厌教师到家里来。这种情况下,显然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这样做不但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教师,不忘这一“棍”之仇,给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
我班上曾经有一位学生,整天沉迷于玩悠悠球,人很聪明,但是学习很差,而且性格较倔强,不服老师。我多次和家长反映这一情况,但“棍棒教育”不但无效,还产生了抗拒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改变了方法,利用时间去寻找这个学生的闪光点。有一次,教室的垃圾筐满了,他默默地一个人去倒掉了。从这点上,我找到了积极的有利于他转化的因素,找到了教育的突破口。有一次我去他家家访,一坐下来,我谈了这件事,当着家长的面表扬了学生,家长很吃惊,他说从来没听过老师表扬过孩子。学生也非常开心。时机成熟,我就和家长一起谈了督促孩子复习功课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认真复习,孩子在期中考试中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我班有一位学生行为习惯差,在家访中我了解到孩子家长在教育中重智轻德,生活上百般溺爱,纵容放纵。孩子身上经常带着钱,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责任心。我多次上门做工作,要求家长改变方法,家长也答应了。但是过后我向学生了解,家长还是处处顺着孩子。后来,我向老教师请教,了解到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束手无策时,很想听到的是理解和支持,而不是埋怨、数落和教训。此后,我再一次上门家访,我说:“你们也的确不容易,工作很忙,又要全面照顾孩子,的确很辛苦。为了教育好孩子,你们付出了比别人多得多的精力。但是孩子需要锻炼,学习、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如果孩子在生活上能自理了,学习态度自然也会端正,做事就会有责任心。等他再懂事些,一定会感谢你们为他付出了这么多的心血。”从这以后,家长愿意主动来与我交流,每次见面,我总要表扬他的孩子有进步了,家长也时常告诉我孩子在家里也变了。
案例分析反思:
教师经常开展家访工作,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感情需求,不失时机地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情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地情感素质,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通过家访,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在家里或在校外的一些表现,获得了对学生情况整体而全面的认识,并且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得到了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同时,它是沟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重要桥梁,是沟通教师、家长和学生互信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种延伸手段。我们班主任应该认真做好家访工作,使家校双方更好配合,切实服务学生的成长。
欢迎光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http://shequ.jspxedu.cn/)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