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家长不能缺席
平阴县实验学校 刘伟伟
如火的七月,我相信所有学员高涨的学习情绪也一定不亚于这可以进行免费桑拿的天气吧!我反正是这样!因为关老师和郑老师对家庭教育以及对家校合育的悉心指导对于我们这些工作在班主任教育一线且又作为家长的80后来说真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春之雨”。聆听着专家们的讲座,我不由得庆幸:作为教师,我一直把一起与家长合作育人当作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作为一位“二胎妈妈”,专家的指导令我心中豁然开朗,不再迷途中前进!我心底里深深知道:教育孩子,家长不能缺席!
孩子的世界是神秘的。
鲁迅说:“西人把孩子当做成年人的预备队,中人把孩子当做小大人,两者都是不对的。孩子的世界是个神秘的世界,是我们成年人所不了解的世界。”我们在对待孩子问题上完全是按照成年人的对事物的感受去推断孩子的内心感受。把孩子当成“小大人”或者“准大人”都是错误的。刚出生的小生命不是人,是小动物,是我们成年人通过十几年的教化,也就是人化的过程,才把他培育成人的(狼孩猪孩的故事都证明了教育教化的作用)。他们对周围的世界是不了解的,他的感觉是恐惧、茫然、无助、孤独和好奇。他需要成年人的呵护,通过人的教育他知道了裸体不好,他穿上了衣服;他知道随地大小便丢人,他学会了上厕所。所以说三岁之前的孩子都是天才,教啥会啥,这原于家长的鼓励。孩子会从他第一次会叫“爸、妈”时你脸上的惊喜中得到肯定;会从走第一步路时你的欢呼声中受到鼓舞。渐渐地他有了上进心、自尊心、羞耻心。你要学会赏识你孩子的微小成功。
站对位置才能教育好孩子。
一、作为班主任,不能专制,要和家长一起引导、陪孩子成长。
对于班主任而言,做好家访工作能使家长对学校工作得以理解和支持,对学生有更好的认识;同时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有针对性加以指导和教育,从而使班级的整体协调有的放矢,提高班级管理的成效。
下面就自己的工作实际对如何有效开展家访工作谈几点体会:
1、关注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在情感上架起一座坚不可摧的桥梁,增强孩子心里对老师的认同感,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
我们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所在地区是城区。根据零择校的原则,一部分生源来自于农村。学生家长为生计而忙碌,男家长外出打工,早出晚归,回家后已是疲惫不堪,无暇顾及学生的学生,好点的能问一下已是不错;女家长在家,鉴于文化水平等诸方面难以做到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检查,更有很大比例的同学父母外出一天,很晚才回家,学生跟着爷爷奶奶,隔代相处,更谈不上对学生的督促,普遍存在听之任之的放任态度,现在的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玩心很重,离开父母的约束,更是放纵自我,对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敷衍了事,养成不完成作业的习惯,老师和家长很少交流沟通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在家表现,对班级管理、教学任务的完成形成了很大障碍。
刚接班的时候,通过查看以前班主任的评语,和以前任课教师的交谈,我了解到他圣源家庭情况很是特殊。他的妈妈早在他一岁时就因病过世,后来爸爸又娶一妻,但他同年迈的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与后妈的关系一直不是融洽。圣源上学时经常上课迟到,作业不交,在课上还常与老师顶嘴。几次电话联系他的后妈与其交流情况后得知:她也表示很是无奈!他父亲是跑长途货运的,经常不在家。他这个样子,也不能全怪他,家人和老师是有责任的。从此以后我更加主动的关心他,一发现问题,我就马上与他爸爸联系,进行速访。我还经常到他家去看看,进行常访。多次的家访使我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发现他身上存在着一些一般同学不具有的优点,能吃苦,生活自理能力强,重感情。每一次家访,我都同他谈心,肯定他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他存在的不足,并给他提出了希望。慢慢地,我发现在他身上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上学不再迟到了,作业认真完成了,上课专心了,也不与老师顶嘴了,家长、老师、同学都说他变了。
2、特殊关爱后进生,对于他们要“雪中送炭”给以“温暖”,多给家长“报喜”。
后进生常常因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家长的训斥,而感到在班级中抬不起头来,老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于是进取向上的心理便失去了平衡,往往会消极地对待学习,信心不足,自甘落后,形成自卑心理。因此,教师要善于发扬其闪光点,引发其求知欲,促其上进。例如我们班张栋同学,自律守纪差,学习成绩差,经常受到冷遇,就产生了“生来不如人,学好不可能”的自卑心理。一次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他似乎产生了兴趣,私下练习的时候,我发现他朗读的有声有色,而且表情也很丰富。于是我鼓励他站起来朗读给其他的小朋友听,赢得了全班的掌声。那天,我发现他第一次没有在课堂上开小差,做小动作。从此,他做事情少了一些自卑,多了几份自信,他相信只要努力,成功是有可能的。每次做完作业后能主动拿给我看,在家也能认真复习功课了,因此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其实,我们不妨冷静地想想:孩子原本理解和接受能力就有差距,我们斥责他,这种差距是否就能随之缩短或消失?答案也是肯定。孩子的心灵是最单纯的,也是脆弱的。我们应该留心孩子每一点细微的变化,做孩子最信赖的朋友,倾听孩子的诉说,分享孩子快乐。我们应该用温馨的关爱去滋润孩子脆弱稚嫩的心灵,使之能够真正健康快乐地成长。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耐心,多一点鼓励,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愉悦的学习氛围,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便能扬起后进生自信的风帆。一点小小的突破,让后进生体会到了“雪中送炭”的“温暖”,感受到了做人的尊严,于是后进生的转化便从这里开始了。用真诚的爱心去拆除学生戒备心理的障碍物,让他们能与老师情感上融洽起来,“亲其师,信其道。”把两个积极性拧成一股绳,后进生的转化就有了可能。多表扬孩子好的方面,同时又要婉转地把问题提出来。家长、教师、孩子三方共同坐下来,商讨对策,以求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作为家长,要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不做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指路人”,要做榜样式的“引路人”。
1、在引导中开启孩子。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具有独立人格、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每一位家长的迫切要求和希望,我们要从孩子小时候就注意对孩子的培养。由于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父母的言行如何,往往会给孩子以直接影响,也可以说孩子是自己的镜子,我们家长无法不努力做好,因为——我们是榜样。
孩子是一张“白纸”,也只有在白纸上是我们才能描绘出最美最好的图画。我深知孩子的健康成长,心理素质很重要,不任性,不专横,不自私自利,心胸宽阔,能经得起困难的考验。记得我儿子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在暑假里与他姐姐打乒乓球,当他打输了时,他又是摔拍子,又是哭脸,过后,我语重心长地开导说“孩子啊,看你输了球就哭鼻子,摔拍子,真没风度,再一个,你现在打不赢姐姐没关系,你多练练不就打得赢了,你不会打,姐姐还愿意陪你,你还真应该感谢姐姐呢”。经过开导他心情好多了,以后再也没有摔过拍子了。
孩子成长与家庭是分不开的,什么小皇帝,小少爷与家庭的教育是有关的,换句话说,是惯坏的,孩子本无错。对孩子的“朦胧”行为---即无所谓“对”与“错”的行为,我加以引导,边引导边开启,使他朝一种健康的方向发展。
2、在“交流”中提高孩子。
孩子是家庭中一员,我平常同他这样说,“父母只是比你的年龄大,同你是处于平等地位,愿意与你交朋友,你有什么话就同我说,有什么困难我帮你解决。”所以我的孩子回家后经常与我谈起他学校的事,班级里的事,有一次,他回家对我说:“妈妈,我当上了卫生值日生,下午会晚点回家”。他还说,他班因为卫生扣了分,没有评上流动红旗,老师要选一位负责的学生管理卫生,他举了手,老师选了她。我听后肯定地说:“孩子,你真不错,你作为班干部能为班上着想,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放学晚一点回来没关系。”儿子认认真真当起了卫生值日生。可到第三天放学回家后却对我说:“妈妈当卫生值日生真累,又要捡垃圾,又要扫地,有的同学不扫,还要我帮他扫,我不想当了”。看着满脸灰尘的他,我笑着说,“才当了三天的卫生值日生就打退堂鼓了?做事要有始有终,认真负责。这正是老师和同学们考验你的时候呢。”听后,孩子没说什么,他在当卫生值日生的期间仍认认真真地坚持着,回家也不叫累了。
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与老师的辛勤和汗水是分不开的;也只有在父母的呵护下,父母积极配合老师的教育,才能使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健康成长,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老子曾言:"自智者明,自胜者强。"虽然我在事业和培养教育孩子上付出了一定的心血,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离新时代的呼唤还有差距,我有决心、也有信心克服困难。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将不断完善自我,尽自己的爱心去培养教育他,使他茁壮成长,真正成为一个社会有用之才。这里,我不敢说我是一个非常好的家长,但是,我一直在努力做一个好家长。
走在家庭教育的路上,吾将上下而求索;行在教育的路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站对位置,教育好我们的孩子,我们一直在路上!!!永不缺席!!!!
欢迎光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http://shequ.jspxedu.cn/)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