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教育--------孩子的教育之本
平阴县玫瑰学校 张辉
一、明白教育的本质
(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人的本性,都是善的。鉴于此,我们必须深切地明白教育的重要性。其最根本乃是培养德行,次才是知识技能。故,让孩子们保持本善之心,常存善念、常做善行,进而培育其诚意、正心、修身的大根大本,这才是真正教育化人的目的。
(二)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教育,就是培育、长养孩子的善心、善念、善行,纠正其偏差的观念、错误的言行举止,引导他有正确的思想理念,进而,有宏伟的人生观、宇宙观,以期达到育人的目的。
一位好的老师能成就孩子的一生。
(三)人不学,不知道
人事关系明白之后,再进一步,教给孩子与环境相处的道理:即与动物的关系、与植物的关系、与山河大地的关系。这些都是宇宙人生的大道理,是做人的大根大本。受教之后,他就懂得如何做人了,就能活得有价值、有意义。
由此可见,教育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身为一个教师,对于这三种教育若能有明白的理解、深刻的体悟,就能做好这份神圣的教育伟业。
二、教师应有的角色
(一)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教师,本是传道、授业、解惑。但在现实的教育中,多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主,人文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几乎失去了。就传道、解惑而言,如果仅仅止于言教,没有深入体悟求证,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也无法进一步落实学习。故,自古以来,身教为人所重视,因其确能引领学生真诚地效法学习。
(二)教学相长
在教学过程中,要解决学生的各项问题,就不得不更深入地体悟经典的内容。若要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除了要主动带动学习之外,更要不断汲取圣贤智慧与现代知识,融会贯通化为自己的学识才能。那么在教学的领域中,才能源源不断推陈出新,引领出学生积极向学的精神。
教学相长是难得的提升自己的机会,身为教师,要好好把握这得天独厚的学习机缘,让师生在学习互动中更为茁壮进步。
(三)心理建设
在现实环境中,碍于教育政策和扭曲的社会价值观念,教育的目的已为人所忽略。环视大环境中的教育,它究竟为人类带来什么?经由内心彻底省思之后,我们应该重新建立对教育的认知。
三、怎样落实
(一)养其正心、正德、正见、正行(四正)
1.培养纯善的心
首先,老师要肯定所有孩子的心性都是善的。善心的外在表现就是品行的端正和纯洁。所以从品行入手,老师须以身教、言教启发濡养孩子纯善的心。善心是无远弗届的,由善心而起的德能、德用(良善的行为与作用)也是无有穷尽的。长养孩子的善心、善念,就是培育孩子为人的根本。
2.教育对人、对事、对物应有的正确态度
(1)对人:明白五伦的关系,知道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尊敬师长、关怀体贴他人;教导互助合群的理念、培养宽厚待人的心性;晓喻见贤思齐、知恩报恩的道理。
(2)对事:强调「事虽小,勿擅为」的重要;要求事勿忙,忙多错的做事方法;注重礼仪、讲求信用,建立威仪与守信的观念;教育「承担责任、知过必改」是善良的品行;培养「面对困难,能冷静学习如何解决问题」的态度;教导是非判断的能力,并培养好学的精神。
(3)对物:灌输日常生活必须节用爱物,还要晓喻物资来源的艰辛,感恩大自然的赐予。例如:长养慈爱心,爱护小动物和植物;物有定位,对物品也要有恭敬爱惜之心,这样才能用得久远,常保如新,而且使用方便。
3.自我行为的约束
容止安详,不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现代家庭孩子少,自小不少已养成自大、为所欲为的心理);注意自我仪容整齐、房间自理是应尽的责任(例如叠被、叠衣、书桌的整理、鞋袜的洗涤、参与家务劳动);要求出言谦敬有礼,晓喻口为祸福之门,强调言语的重要;对于饮食,晓喻营养均衡、不偏食有助于身体健康。
(二)老师要以身作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身作则基本的要领,就是老师要带头示范。例如如何整理家务、物品的归类、书籍的排列、书包的整理、缝补纽扣、家电安全、时间如何安排等等。如果老师能用心体验,就能教好学生日常生活的仪礼与规范。所以用身教示范,是老师达到教学成功,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三)帮助学生立下志向
“志不立,无以成事”,凡有成就的人,必有志向。欲其年少之时,就能立下远大的人生目标,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栽培。若能经常向孩子介绍古今中外圣贤之人,以他们奋斗的事迹和不畏艰难的感人历程,来激励学生勤奋、好学的精神;启发他们无尽的潜能。
受到这样教导的孩子,在学习的路程上,他们不但能勇于接受挑战,更能不畏艰辛,勇往直前。
由此可见,帮助学生确立人生的方向与目标,也是老师非常重大的责任。
欢迎光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http://shequ.jspxedu.cn/)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