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学生的德行培养意识
平阴县龙山小学 刘红梅
曾经阅读过《聪明与德行》这篇文章,有个学生在大四毕业去了一个欧洲国家半工半读,发现当地的公共交通几乎都是开放式的,不设检票口,也没有检票员,并且极少有随机性的抽查。售票自助,你想去哪,就自己买到哪儿的票。这发现让他惊喜,他用他那经过历年教育的熏陶而变的愈加精明的大脑,估算了这样一个概率:逃票而被查到的比例大约仅为万分之三,查到以后再补票也不是不可以嘛。他为自己的发现沾沾自喜,之后,他便经常逃票乘车。一面在心里宽慰自己:还是个穷学生嘛,能省一点是一点。几年过去了,名牌大学的博士文凭和优秀的学业成绩让他踌躇满志,他频频向当地一些跨国公司推销自己。然而,这些公司都是先热情有加,数日之后却又都是婉言拒绝。一次次的失败,使他愤怒。他认定是这些公司有种族歧视的倾向,排斥中国人,而他被所有公司拒绝的原因仅仅是在他的的信用记录上,有三次乘公交车逃票被处罚的记录。德行有可能弥补聪明的缺陷,聪明却填补不了德行的空白。
我们的学校、家庭教育过程中 往往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忽略了对学生未来的成长至关重要的思想教育,我们习惯于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重视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我们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德行的养成,似乎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德行的意义,而成绩也往往成为评价学校和教师个人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大多集中在知识的传授上上,把学生的学业成绩当成了评判他们的唯一准则,而对于德行人格的塑造工作有很大的欠缺。德育的缺位往往需要后期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弥补,但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效果有多少也只有天晓得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业,德育为先,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们的内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康德说,教育是为了“使人成为人”。马斯洛说,教育是“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无论观点是否相同,但教育育人的本质却没有发生丝毫的改变。
在对孩子的德行教育中,家庭、学校、社会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角色。让我们加强对孩子的德行培养意识,各角色之间相互配合,让德行教育不留空白和盲区,在和谐的教育大环境下,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欢迎光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http://shequ.jspxedu.cn/)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