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老师认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而不注意对学生爱的方式,发现学生的错误不是和风细雨的指正,而是恨铁不成钢,对学生大声呵斥。俗话说“良言一句三九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老师的美好语言是对学生的热爱,给学生一句顺耳良言,把阳光播撒在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勇气!因为学生的心理是脆弱的,老师的话语对学生产生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一句粗话会让学生伤心,会造成师生心理上的隔阂,甚至造成学生终生的心理阴影。
有一次讲完课后我发现小A正在书洞里摆弄着什么,我大步走了过去,从他手中抢过来一张贺年卡。说:“贺什么年啊,学习学不好就回家种地去了,还贺年呢!”一向大咧脾气的他哭了。自此以后,上我的课他不再认真听讲了,学习成绩也直线下滑。一向对老师有礼貌的他,见到老师也只扭扭头装作看不见。后来我找他谈心,才了解到本来他是想把贺年卡送给我的,但由于我的大声呵斥,使他产生了错误的归因,本来是想送老师礼物的,却被老师不分青红皂白的斥责了一顿,老师怎么这么不讲理,老师美好的形象从此在他的心目中彻底毁掉了。了解了事情的原委,我直冒冷汗,多可怕的后果啊!仅仅因为我一时的不冷静,竟然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如此大的伤害,教育无小事,教师要谨言慎行,为师不易啊!
从此后我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一次上练习课,我找了六位学生爬黑板。其他的五位同学早已做完下来了,还有一位同学在仔细的演算着。他写了一行觉得不对,就将这行题擦了,谁知他新写了一行又擦了,如此反复了有五、六次。下面的同学早已把六个题做完了,都在注视着他,有些同学已经为他叹声连连了,这时连他自己也失去了信心,想不做了。但是我没着急,而是让他深吸一口气稳定一下情绪,然后一字一字的把有关的运算法则在心中默念一遍,并鼓励道:“别着急,你第七次一定能做对”。第七次,这个学生终于成功了。试想经过七次磨练而取得成功的经历,还有什么困难能让这位学生望而却步?尽管他自己耗费了大半节课的时间,我并没有斥责他,而是在他取得成功后由衷的表扬了他。成功的体验让他更加自信,从此,他的成绩步步提高,终于从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成长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很注意自己的言行,尤其在那些很顽皮的学生面前。我班曾经有一个叫小赵的学生,他是五年级时从其他乡镇转到我班上来的,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顽皮好动。不久,一位科任老师找到了我,说上课时不知道谁将粉笔头扔到了黑板上,我当时大怒:谁这么大的胆子。我怒气冲冲的走进了教室,高声问道:“是谁扔的粉笔头?”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是没有人承认。我说:“每人写一个小纸条,把你认为扔粉笔头的学生名字写上,都交到我这儿来。”很快小纸条交到我手里,我拿回办公室,一统计,大家都指向了小赵,我又侧面了解了一下他的情况,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小赵曾经因为打架让别人撕破了嘴,是别的学校不要的学生,托关系转到我们学校的。扔粉笔头非小赵莫属了!真倒霉,怎么摊上了这样一个顽皮鬼。我怒气冲冲的走到教室,本想狠狠地收拾一下他,杀杀他的锐气。我突然改变了主意,我如果将这件事大张旗鼓的处理,对改变班级的风气可能一点作用都没用,但却会把小赵毁了,我决定进行冷处理。我像平常一样的走进了教室,和颜悦色
地说道:“今天上课时,有同学往黑板上扔粉笔头,同学们觉得这样做对不对啊?”同学们
齐声说:“不对!”我说:“那好,同学们愿不愿意给这位同学一个改正的机会啊?”同学们说:“愿意。”我说:“好,那就留出一个星期的时间,让这个同学主动的承认自己的错误”。第二天,小赵感冒了,我在教室门口喊住了他,把他带到了办公室,看到他很不以为然的样子,我一句话也没说,只是递给了他感冒药和一杯水,看到他吃惊的样子,我只是淡淡地说:“吃吧。吃完药好上课。”他吃完了药犹豫了一下上课去了。又过了一天,我在他的作业本中发现了他写给我的纸条,上面写道:“老师,那天上课时是我扔的粉笔头,我不是故意往黑板上扔的,我是想借前面同学的涂改液,没想到扔到黑板上了。老师,在原来的学校我是一个坏孩子,没有一个老师对我好、关注我,我就打架给他们看。在您这儿,您把我当人看,关心我,我犯了错误也不当众指责我,给了我面子。老师我以后一定改正错误,做一个好学生。”此后我多次找他谈心,终于使他彻底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并在班内公开向那位老师道了歉。从此以后小赵再没有违反过纪律,学习也认真了。在孩子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一些关怀,一句“顺耳良言”、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这些看似平常的举动却会给孩子巨大的力量,让他们鼓起勇气,战胜自我,取得成功。当时我如果选择了当众批评,那么将严重地挫伤小赵勇那脆弱的自尊心,导致他和我的严重对立,甚至使其走向自暴自弃的老路,有可能会葬送他的一生。
老师要给学生多说些顺耳良言,这“良言”绝不是言不由衷的无原则的恭维,而是细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真诚地赞赏和鼓励,使其成为学生前进中的“星星之火”,最终会在学生的心灵中燃起信心之火、成功之火,成为他人生之路上前进的动力。
欢迎光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http://shequ.jspxedu.cn/)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