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标题:
“无为而治”的班级管理
[打印本页]
作者:
SPW5706673
时间:
2016-10-26 09:31:50
标题:
“无为而治”的班级管理
“无为而治”的班级管理
平阴四中 张菊
班级管理是一门大学问,而“无为而治”无疑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所谓“无为而治”并不是我什么都不做,而是老师的“无为”、学生的更“有为”。早先我们认为“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是班级工作的主要操作者。”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班主任的的工作势必太繁琐、太辛苦,甚至达不到良好的效果。也许有一天当你病倒时,你所带的班级可能会“天下大乱”。
我们现在倡导“以人为本,文化育人,尊重学生个人的发展”,这与“无为而治”的精髓如出一辙。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施教育,不作过多人为的干涉或按照某种主观愿望去干预或改变学生的自然状态,让学生在“道”的指引下,健康快乐地成长,这便是教学中的“无为而治”。
一、班级文化“无为”育人
班级管理要真正做到无为而治,必须在学校管理规律指导下构建班级管理文化,形成科学、高效的学校运行机制。良好的班级文化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它是一种巨大的、内在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成员起着熏陶、感染作用,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促进一个班级健康地发展。
1、利用教室环境文化熏染学生的心灵。在教室中创设“雏鹰比翼”:每个孩子都是“小雏鹰”,引导学生从各方面进行比赛。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劳动、卫生、纪律等多方面进行比赛,以笑脸、花朵印章等进行奖励,再以一定数量的印章换取雄鹰标志,让孩子们把“皇冠”贴在代表自己的“雏鹰”上。每周看看自己争到了多少枚雄鹰标志,和同学们相差多少,以此来激励自己,让学生坚持不懈,提高孩子的积极性,让学生相互之间竞赛学习,团结拼搏。 2、利用班级文化教育学生有团队精神。团队精神让雄鹰成为永恒的强者:群鹰携手,天下无敌,团队是鹰生存的需要。当然,作为集体更应该有团队精神,它能增进集体的凝聚力,形成积极的班风,促进学生的和谐健康发展。而通过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向心力。比如说抓住运动会这一有利的时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正式比赛前,学生都会先练习一下集体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通过彼此的协作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在运动会过程中,有比赛项目的学生会奋力拼搏,没有比赛项目的学生会在一边加油助威,那么在这样团结一心为班级争得荣誉的过程中,班级成员逐渐磨合为一个和谐融洽的整体,整个班级的集体荣誉感也强烈地表现出来。再如,利用班会的机会,大力发动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力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可以采取小品、相声、歌曲、舞蹈、电影片段的欣赏等,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谈笑风生”中思想上受到教育,有所感悟和启发。
3、利用班级文化鼓励孩子要像雄鹰一样坚强勇敢。当孩子们在“传球”趣味运动会的比赛时,为了加快传球速度,孩子就会跑摔跤,一个孩子已经摔破手腕,但任然不怕疼痛,坚强勇敢地接着往前跑。这时,我会欣慰地表扬他像一只坚强的“小雏鹰”,接着,后面的孩子更加有勇气,跑得越来越快,即使有人摔跤也会坚强地爬起来,大家都在欢呼与掌声中学会了坚强。
每个学生把平凡的事情做得精彩,把烦恼的事情变得快乐。把自己真正当成班级的主人,对班级产生归依感、荣誉感,认同自身的发展与班级的发展息息相关。如果没有优化的班级管理文化,教师则会陷入事务堆而难以自拔,就难以达到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
二、以“道”而无为 道家提倡无为而治,并不是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而是让事物在一定的必须的规则下按照自身规律自由发展。 眼下学校利用国学教育作为德育工作新载体,简单点说就是用“道”育人,这不正是“无为而治”吗?把国学文化教育融入每个育人环节,让孩子们处处体会古圣先贤的教诲,一定能帮助班级立品达人。在班级管理中,能够让学生在国学教育环境的熏陶下,让孩子们懂孝悌、知应对、温文尔雅,有君子之风。
教育中常常有些言语说服,可孩子们也不是省油的灯。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提升孩子们的修养。所以,我引领他们诵读经典“得忍且忍,得耐且耐”、“得饶人处且饶人”等,想想,瞋怒,不但有害人体的健康,还常使小过变成大过、有理变成无理。古人云:“心平气和,而后足以平不平以致乎平,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所以,“和”是处事之道。你忍得一时之气,别人觉得你谦让有礼,才会受人尊重,与人和睦相处才会快乐嘛!孩子们慢慢懂得不应该为了一点小事损坏自己的形象,做人应该学会宽容。慢慢地,因为小事而闹得不可开交的就再也没发生过。他们还乐此不彼,嘴里常念叨:“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小小一句经典的教育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它会给教育增添魅力和色彩。我们都是用国学做底蕴,不是禁锢孩子,而是要放飞孩子,而是在“道”的指引下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让学生自由健康地成长!
三、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管理学生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有时班主任并不是讲的越多越好,嘴动还不如实际行动。 有一次,我刚走进教室门口,就看见地上有张纸片,我走了过去,对着纸片看了一会儿,又朝我的这班小鬼看了看。这时,全班的同学都把注意力集中到我这儿。我看到到了他们脸上挂着儿童天真的微笑。我弯下腰,捡起纸片,把它扔到垃圾桶里,然后开始我的课堂.下课时,我伸了伸腰,这时我又眯见不远处的走道间有张纸片。我走了过去,这时,我班的小鬼都围到我身边,一个个乐呵呵地朝着我笑。我凝视了纸片好长一会儿,只好捡起纸片扔进垃圾桶里,然后回到我的办公室。中午第一节,我的午会课开始了。同学们,今天的内容是:当地上有纸片时该谁去捡?孩子们都难为情地说到应该我们自己捡。我认为严厉的说教只会弄遭了教育的气氛,搞僵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如果真是这样我宁愿十次、一百次地捡起地上的纸片。
四、“无为而治”的师生和谐
“无为而治”的师生和谐,就是老师让学生感到很亲近,最起码是学生不畏惧这个老师,只有这样师生才能正常地交流。师生只有真诚相见,互相尊重才能共同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营造和谐班级氛围。也只有学生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他们才喜欢和你一起学习。
1、教师要爱护、关心学生。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爱护学生、关心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她丝丝入扣,润物细无声,有时她能化解顽石,重塑心灵之花。
2、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小学生常会犯些小错误,如作业做了一半就去玩了,上课随便走动,乱扔垃圾,有的为点小事和同学打架等。这些不是三言两语的说教能化解的,更不是讽刺挖苦、拳脚棍棒、罚站、写检讨、叫家长等硬手腕能扭转的,那些只是暂时的压制,不能动摇其根本。作为班主任应以提醒和疏导为主。如果你问:你觉得这样做对吗?他们通常都是能认识错误的,并向你保证下次不再这样了。尽管他又会犯同样的错误了,这是他们这年龄段自我约束能力还不强的缘故。就在反复的提醒与教育中,在充分调动他们内心深处的善与美与不良行为的斗争中,相信我们自己的学生吧,他们会越来越好。
如果学生是一棵小树,我们把他植根于土壤中,给他提供阳光、雨露、养分还有清新的空气。他们自会生根发芽,自由健康地成长,最终长成参天大树。“无为而治”是教师用“心”来教育学生,用“行”来引导学生,用“爱”来感化学生!“无言”的爱是真爱,“无为”的关怀,同样是真爱!
欢迎光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http://shequ.jspxedu.cn/)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