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谈班级文化建设
平阴县少岱小学 张华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过程为:在以班主任为指导的班级文化建设中,通过班级文化的熏陶、班级制度的管理、班级精神的导向、班级活动的宣传等要素的相互作用,使班级文化有序运行,形成一种循环动力,从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
一、小学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苏霍姆林斯基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教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美化班级物质文化,我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持教室整洁,养成良好习惯
教室卫生是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班级文化建设要求小学班级的教室必须是课桌整齐,门窗鲜亮,地面洁净。我认为,干净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因此,平时大家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看到纸屑主动捡,课桌椅歪了随手扶正,卫生洁具摆放整齐等,从而让每个小学生都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教室就是我的家”。
2.美化教室墙壁,打造丰富多彩的学习乐园
认真完成对班级教室的布置,让小小的一块墙壁成为教育大家的一片天,让学生在浓郁的氛围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不论是墙上的标语还是宣传画,都要经过师生的精心设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己设计、自己动手来布置“共同的家”。
3.精心办好黑板报,展示个性文化风采
黑板报可以说是一个班级的文化导向,是营造班级文化氛围的重要舞台,是传播知识、启迪智慧、播撒文化气息的“一方宝地”。师生们要充分利用黑板报,集思广益地把每次板报办得内容丰富、各具特色。
二、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1.确立合适班级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目标意识和奋斗意识
一个优秀的班级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在创设班级的奋斗目标时,班主任教师应充分地发挥民主,听取每个学生的意见,按大多数学生的愿望设立这个目标,必要时还可以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因为有学生自己的参与,有他们自己的意见,所以这样的目标会更吸引小学生,他们的表现也会很积极。
2.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增强班级凝聚力
正确的班级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教师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引导学生对班集体的一些现象与行为进行评议,努力把舆论中心引导至正确的方向,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
3.丰富班级内的评价体系,使小学生学会赏识
创建优秀班级文化要求教师要多夸赞和适当批评学生。但是如果小学生仅仅只从教师那里得到评价,长此以往,就会减弱学生认知自己的能力,所以丰富的评价体系在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
4.培养小学生的班级认同感和归属感,使班级更加团结友爱
班主任要经常把班级取得的成绩、任课教师对班级的良好评价以及家长的充分肯定及时与大家交流,提高大家对班级的认同感,让学生感到,在这个班里学习和生活是非常荣幸和骄傲的,从而产生自豪感,形成强烈的归属感。
5.适时开展感恩教育,逐步完善班级情感文化
在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应认真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如在母亲节、父亲节和教师节的时候,创建以“感恩”为主题的班级特色文化,让学生的心灵在充满“感恩”的氛围中接受洗礼,使学生有爱心、有灵性、有责任心、有怜悯之心,使他们敬畏生命、知耻知荣、知恩报恩。
6.做好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品德与修养
小学教师要及时教育学生,使他们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比如在学生犯了错误时,不要惊慌,要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让学生学会知错就改。
欢迎光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http://shequ.jspxedu.cn/)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