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思想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摘 要: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习者资质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体现了孔子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学仍然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只有准确地掌握学生各方面的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当今,受教育的少年儿童,由于社会的、历史的、家庭的、生理的种种原因,情况是各不相同的。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就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从而实现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的目标。在对他们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有基本的统一要求,也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各自的最佳发展。可见,因材施教是实现教育面向全体,培养出不同层次人才的保证。孔子一生“施教”,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系统地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著名论断,与当前素质教育有很多相通之处,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学习借鉴其教育思想。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和实际水平,因材施教,倡导乐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的教育目标。欢迎光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http://shequ.jspxedu.cn/)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