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心理的一般特征。
1、人有区别于其它物质餐品的心理活动,因此要因心施教。农民种庄稼,不去埋怨庄稼,而是反思我们的产量为什么不如别的人家,是肥料不够还是水分不够,而我们教师教不好学生总是埋怨学生而不反思自己;
2、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要因龄施教。幼儿园去听党课,给党过生日,孩子根本不懂,只好东张西望,老师批评的时候,他们说党不来我们怎么切蛋糕。白兔的例子:白兔比黑兔多三只,幼儿园的学生看到的往往是黑兔多三只。生理上的父母,不一定是学习上的老师)。青春期的学生叛逆,也是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学生对少先队队歌理解吗,不理解也要唱,为共产主义,他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共产主义,唱了有什么作用。我们的德育小学讲共产主义教育,中学讲集体主义教育,大学却讲个人个性教育,正好做反了;
3、学生的性别特征,因此要因性施教。对女生的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比如不能说没见过像你脸皮这么厚的女生,后果是很严重的,而对男生说这样的话,男生不会很反感。女生善于记忆,男生善于思考,所以我们现在的高考很适合女生,因为高考主要考记忆,不考创新,不考理解。高考高分段女生越来越多,不是所谓的男生的危机,而是我们的试卷决定的。所以高考科目制定的时候必须考虑性别差异,让男生有所作为。东南大学一所工科大学录取的学生女生多,结果发现并不适合,搞工程还是男生更有优势。男生可以在外面跑,女生怎么可以整天在外面跑工程呢。中性化趋势的出现,说明男生开始女性化,女生开始男性化,这是悲哀。中国女排的张蕾,看不出来男女,打球也很像男孩子;
4、学生的个体特征,因此要因材施教。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要用多元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学生视觉、听觉、动觉也是有不同特点的,有的喜欢动,有的喜欢静,布置作业在黑板上有的学生看了,但回家忘了,这是属于视而不见的,还有属于充耳不闻的。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还有的学生属于动手型的学生,但我们课堂上没有多少需要动手的,考试也没有这样的内容,他们往往成为辍学者。老师说讲了三遍学生听不懂,学生说讲了三遍都讲不清楚,到底谁笨呢;场依存性与唱独立性,一类学生环境背景对学生所起的作用很大,这就是依存性,一类学生有独立性和判断性,这就是场独立性。语文教学中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以及集中识字就是两种方式有针对的对待学生的。不存在哪种方法更好。具体内容不同,具体对象不同,方法也应该不同。这两类不同特点的学生,适合学习的内容也不同,前者适合学习人文科学,后者适合学习自然科学。中科大少年班的宁铂,就是一个失败的例子。他的兴趣是喜欢哲学,不喜欢理工科,导致最后出家做了和尚,这还是与他的哲学情结有关。在大学里个人特点和专业冲突的人很多,很多的学生选择这些专业学习很困难,就业后没有兴趣,造成人才浪费;
二、教育对策。
1、变革师生教学关系。以前的学生听话,现在的学生不听话,怎么办?传统的师生教学关系。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听话,学生容易被老师控制。学生没有主动性、创造性。现在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很多,网络、媒体都是获取知识的方式。不听话是因为时代变了,不能再用传统的眼光来看待现代的学生。说90后不如80后,80后不如70后,一代不如一代是错误的。现代的师生关系。老师不再居高临下,学生可以探究,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学习。老师是学士学习的促进者,引领者,帮助者。教师的角色必须转变,就会理解学生的不听话,就会顺应这个变化。用昨天的观念和方法,来教今天的学生,让他们去适应明天的生活,已经不行了。
2、做“麻辣”(魅力)老师。幽默、风趣,和蔼、可亲,知识丰富、多才多艺,兴趣广泛、妆扮时尚(过去很批判的,现在很提倡的),热爱生活、懂得网语,在qq上被学生感动。
威信效应(人格威信)(化学家,斯巴林斯基,安慰剂效应,书商卖书:给总统送书,让总统给予评价。三番五次的给总统打电话,要求总统评价,总统也没有时间看,就给予好评,书商开始做广告说总统最喜欢的书出售,第二次总统说不喜欢,第三次不表态,书商都利用总统做广告)。
3、“拍学生的马屁。好感效应(座位的变化,名言。教师、学生、教导三者之间是平衡的,让学生接受就要学生喜欢,训斥打骂都是没有效果的。不听话的原因,是学生对我们没有好感,那就要提高修养,提高水平,正视学生)”。如果你是一个管理者你要想成功,就要博得他们的好感。
4、与学生打成一片。自己人效应(猫鼠关系,游戏上网,书记校长教导,不如班主任、老师教导,也是学生认为书记校长不是自己人,教师要多到图书馆去,多读书,有底蕴。要做自己人:一起扛过枪,一起下过乡,一起吃过糠,一起睡过炕的,是自己人。老鼠也不怕猫了,学生也开始反抗老师了。)学习许多例如网络语言“酱酱(这样子)”、BT(变态)、BF(男朋友)、Gf(女朋友)。寻找与学生的共同语言,尽量在对事物的认识上达成一致。
5、心灵沟通策略。知心、关心、交心、热心、耐心、信心,“六心”策略育人教书。让人重视的例子,学生被打了以后,学校没有及时处理。家长就采取了极端手段,暗示学生不能走路了,没有听力了,结果真是这样。
6、自行恢复现象。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要抓反复反复抓。
7、投其所好。利用名片效应(酒逢知己千杯少。两种教育方式:牵着牛鼻子,上船。
8、得寸进尺。利用目标效应,逐步提高。
9、润物细无声。利用南风效应。吃软不吃硬。南风很容易把人的外衣脱掉。
10、点到为止。避免超限效应。
欢迎光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http://shequ.jspxedu.cn/)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