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标题: 给学生一个台阶下 [打印本页]

作者: SPW5706429    时间: 2017-3-17 11:10:51     标题: 给学生一个台阶下

给学生一个台阶下   班上有一位男生,下午第一节生物课经常迟到,每次老师批评教育他,他都承认迟到是不对的,似乎“心悦诚服”了。但我知道,他对自己迟到这一不良行为早已习以为常了,老师对他的教育批评他也习惯了。果然,第二天这位男生又迟到了。这一次我意识到用老办法是不奏效的。我决定暂时不去找他,更不批评他,静观其变。我从窗外看到他做在位子上东张西望,神情慌张(尽管他对迟到和批评早已习惯了,但还是担惊受怕)。看到他发现我站在窗外观察他时,我故意把视线移开,装作什么也没有发生过。这位男同学好象明白了什么,把生物书拿出来开始做题,一切恢复正常,与往常不同的是,从此以后这位男同学很少迟到了。由此可以看出,对待学生屡犯的同一种毛病,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其效果也不同。当我看到这位男生屡教不改,言而无信时,就有必要改变一下教育方式,不再批评他,更不当众揭他的短,而是有意放过他,给他一个台阶下,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自觉改正错误,而不是由老师指出错误,强令其改正,我把这种处理方法、教育方式称为“无声的教育”,在某种情况下,这种教育方式可以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一、“给学生一个台阶”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助于融洽师生关系。屡教不改的学生,自尊心往往受到了挫折、打击。在心理活动上表现出矛盾、恐惧、不安的状态,心里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在行为上常常表现为:有话不敢跟老师讲,有问题不敢向老师请教,各种有益的活动没有勇气参加。老师对学生的宽容,“给学生一个台阶下”,绝不是对学生所犯错误进行袒护、放纵、人其自流,而是要把尊重、信任、理解留给学生、让学生从自卑感、恐惧感中摆脱出来,消除顾虑,解除学生因犯错误、挨批评而形成的心理压力,还给学生一个自由、宽松、愉悦、安全的心理环境。多给学生一份尊重、信任、和理解,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得以改善和升华,学生就会主动靠近老师,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当学生体会到“老师原谅我了”,就会释放心中的压力并转化为动力,由消极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成为学生的主任。二、“给学生一个台阶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提高学生内因作用力屡教不改的学生自控能力一般较差,常常“不自觉地”、“不经意地”错误,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受到批评后,便“破罐子破摔”,形成“犯错误——挨批评”的思维定势,这是学生的内因(自律能力)没有发挥作用,单凭外因(老师的作用)是不能获得预期效果的。“给学生一个台阶下”,采取无声的教育目的,就是要打破学生这种思维定势,提高学生的内因作用力。    我采取这种“无声的教育”方式,改变了以往对这位屡次迟到的同学用语言教育的方式,静观其变,这是该同学意想不到的,打破了他“犯错误——挨批评”的思维定势,冲洗审视老师的态度,进而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对所犯错误产生新的认识,亦即“老师变、学生变”;老师老一套,学生老样子“。当学生从思想上真正意识到迟到是错误后,就会自发地产生一种动力,即要把”迟到“这个老毛病改掉,这种潜在的动力就是自律能力,它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让学生自觉的遵守纪律,规范自身行为,制定目标,完成各项活动。自律能力的形成,是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表现,是学生体现自身价值,塑造自形象的内在动力。  “无声的教育”必须建立在尊重、信任、理解学生的基础上,扎住学生的心理特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无声的教育”可以对学生形成压力,也可释放压力,只要运用得当,就可以促使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它还可以迸发一股无形的力量,极力学生积极进取,有时还可以调适气氛,形成和谐的局面。总之,只要“无声的教育”运用得恰到好处,就可以达到“此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作者: SPW5706422    时间: 2017-3-21 20:11:01

给学生一个台阶,把尊重、信任、理解留给学生、让学生从自卑感、恐惧感中摆脱出来,消除顾虑,解除学生因犯错误、挨批评而形成的心理压力,还给学生一个自由、宽松、愉悦、安全的心理环境。有时让一步,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 2012vip4210    时间: 2017-3-22 19:49:40

无论多大的学生,都是有自尊心的。给学生一个台阶,就是在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能适时给学生台阶下的老师,是一个爱学生的老师。




欢迎光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http://shequ.jspxedu.cn/)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