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丁老师的报告,犹如和一位长者倾心交谈教育教学心得。她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没有生硬的说教,没有严厉的批评。她用自己的睿智,设计一个一个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和具体情境中自己去感悟,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思索。她的精彩报告犹如一缕春风,使我茅塞顿开,像又打开了一扇天窗。促使我更深层次地去体味“教育”的内涵,感悟“教育”的真谛!让我不止一次地想,原来教育还可以这样进行。她用爱探索出的新方法,让我一次次汗颜!
丁榕老师结合自己近30年的班主任实践,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开放而有活力的教育新观念。丁老师在谈到观念的更新时,认为我们班主任要从人性的角度了解人,从人本的角度完善人,从人格的角度开发人,从人才的角度教育人;在说到方法的改进时,强调我们班主任要从了解学生的需要入手:合理的需要给予满足,过分的需要给予引导,错误的需要给予纠正。
丁老师说:“班主任的快乐、幸福是建立在学生快乐、幸福之上的。”你能否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取决于你能否受到学生的喜爱,要想让学生喜爱你,你就必须爱学生。”丁老师非常爱自己的学生,她爱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她自己的亲生儿子7岁那年被电线杆压死了。她是为了别人的孩子失去了自己的骨肉的。她难过,但并没有被不幸所击倒,而是用自己真诚的爱和无私的奉献赢得了更多孩子的爱。丁老师正是用她的近来诠释着当一名班主任的职责!
丁老师就如何做一名幸福、快乐、有成就的班主任总结为“五步曲”:择业、创业、乐业、敬业和爱业。
(一)择业。丁老师告诉我们:找准位置,做最合适的你。无论是你选择了教师职业,还是教师职业选择了你,这里有许多事让我们去做,有大事,有小事,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身旁的事。接受你改变不了的,改变你能改变的。做不了高山上的青松,就做大树;做不了大树,就做路边的小树;做不了小树,就做灌木;做不了灌木,就做一棵小草。决定成败的不是你的尺寸大小,而是做一个最好的你。
(二)创业-苦中有乐。“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想办法”。
(三)乐业-乐中施爱。丁老师认为要乐中施爱,尽自己的能力让学生高兴。怎样让学生高兴?必须做好六种角色:(1)传授知识做老师,诲人不倦。(2)关心疾苦做父母,无微不至。(3)一起生活做姐妹,亲密无间。(4)交流思想做朋友,心心相印。(5)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做心理医生,走进心灵。(6)对待有缺点错误的学生象医生,治病救人。
(四)敬业-爱中得福。丁老师认为现在看一个老师敬不敬业,要先看她是否有创新。老师每天第一到班,最后一个离开,手中拿一小本本记这记那,这只能说是勤勤恳恳,而不是敬业。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精髓是创造。给我深刻的一句话:不重复别人走过的路,也不要重复自己走过的路,别人走的路要变成自己的。让学生感觉每一天都是新的。只有这样才能苦中有乐,乐中施爱,爱中得福。
(五)爱业。给我深刻的一句话:用心才能有快乐,不求回报就能得到幸福,成就在快乐和幸福中获得。我们面对的是今天的学生,我们设计的是祖国的未来。对学生要有宽容心,宽容比惩罚更有说服力。我们给学生判分,学生每天都在给我们打分。在学生心目中,我们值多少分?
从丁老师的讲座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和谐班集体的形成,需要教师用爱、用方法、用真情影响学生,采取民主管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尊重学生的人格,创造条件请学生参加,让学生真正把自己当作班集体这一家庭中心不可少的一员。她以人为本,严中有情,严中有爱。在严与慈中饱含着对生命体的尊重,在一时一事中透露出对学生一生一世的影响。
她以人为本,不断改进方式方法,按学生所需施教,智慧地变“要你做”为“你要做”。尊重个体生命的需求,宽容地俯身,静听学生的真实想法。
她以人为本,以心理教育作为突破口,真正做到亦师亦友、亦友亦亲。“亲其师,信其道”,不是一句冰冷的古语,而是有着人格温度的行为引导——引导她的学生阳光、良善,引导我们去爱,去收获爱的回报。
教育确实是一门学问,一门很大的学问,因为我们的对象是人——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教育需要智慧,也更需要努力。我越来越觉得,作为一名好老师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教化育人。教师在课堂上传播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用心科学地做教育,使受教育者知书达礼,成有对社会有用之人。同时,我更加认同:时代呼唤有智慧的教育,教育要培养有个性的孩子。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更需要成为科学的研究者、思考者、实践者。
今后,我将把丁老师的报告化作前进的动力,将一如既往把一腔热血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享受自己的幸福人生!
欢迎光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http://shequ.jspxedu.cn/)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