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堂教学监控的几点思考
一、课前监控,未雨绸缪。
课前监控的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案、学案或教学设计。这种监控力求使教学预设更加科学与可行,它的实效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学实施效果的高低。它通常由教学处主管,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来具体操作(同学科监控相对会比较专业、准确与客观)。重点监控的内容有以下五个方面:
1、教学目标是否具有可观测性、可检测性与可操作性
2、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达成是否具有相关性与逻辑性
3、教学重点处理与难点突破方式是否具备可行性与针对性
4、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是否具有实用性或实效性
5、学生学科能力的发展是否符合学科能力梯度性
二、过程监控,有的放矢。
过程监控主要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学习活动的科学性、有效性进行细节分析进而提供针对性改进建议。
1、课堂教与学的氛围
学习氛围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而影响学习效果,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精心构建。教学实施一段时间之后,对于某一个学科的课堂氛围喜欢与否,将直接体现在学生课堂的学习行为中。因此,通过听课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一名教师对于学习氛围的营造能力,也能够了解到学生对于该学科已经形成的学习态度和心理接纳程度。如果发现课堂氛围的不和谐,我们要努力帮助教师查找自身的原因,通过学生访谈了解学生的感受,从而为教师提供针对性改进建议。并且,在改进过程中实施跟踪监控,直至问题解决。
2、学生课堂主动参与程度
影响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因素非常多。但其中两个方面应该特别给与关注。第一,教师的学习活动设计能否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实际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贴近各类学生学习现状的实际,二是挖掘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情境,注重学生身心发展,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水平进行学习活动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每个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二,教师能否把课堂学习活动的选择权、时间支配权和自我修正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与等待中能够借助自身的努力获得一次一次小小的学习成功感,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与参与热情。
3、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贴近度
关注让课堂与生活连接起来,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我们要看教师是否努力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学生活中的数理化,读生活中的语文,理解生活中的政治,在生活中把握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体验与感悟道德的力量。
同时,要让教师明白回归生活的课堂教学,并不是否定教材内容的教学,不是不要间接经验的教学,恰恰相反,教学回归生活,可以使既定的教材知识也“生动”起来,使间接经验能真正转化为孩子们的直接经验,与他们更亲近。这样,教材内容和其他的间接经验才具有教育价值,才能成为人的发展价值,为学生们所吸引,所接受,所融入。
4、学习活动设计实施的层次性和差异性
如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没有必要加以回避。我们所要关注的是教师是否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的差异,是否通过实施不同的学习活动以及采用不同的方法,促进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一名学生日有所获,学有所得,情有所依。
5、课堂学习效果的有效反馈
课堂学习目标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步一个台阶最终到达目的地。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每一次小小的反馈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反馈的形式可以是提问、做题、小组汇报等等形式,关键要看反馈的形式与内容是否能够真正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可依靠的基础,能够反映出这一步教学的实际效果。同时,要看教师能不能够对于课堂出现的“瞬时生成”资源加以巧妙合理的使用。
当然监控的内容还有很多,监控的形式也不仅仅听评课一种。如:通过观看常规课堂录像与授课教师共同分析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得与失,对于提高教学监控的效果也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如果能够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则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将大有裨益。
三、课后监控,亡羊补牢
课后监控对于教师来说是教学反思,对于学生来说是学生学习效果自我评价,它主要监控教与学主体课堂学习目标达成情况以及对于相关原因的分析并找出改进弥补的具体措施。它还包括参与课堂听评课客体的观察反馈与测试。
1、教师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和课堂教学有效管理最基本的途径和方法。教师课后对照教学预设认真检查课堂教学目标达成与否,并进行原因分析,做出如实记录。记录有效经验和不足教训,并对照问题制定并采取有效的补救方法和措施。教师的教学反思最忌讳空洞,应该紧密结合所实施课堂教学具体的问题。如:对于浮力运用,通过计算轮船是否会下沉检测学生是否会运用浮力定律这道题学生出现的具体问题是什么等等。
2、学生的自我学习评价
学生的自我学习评价内容需要教师精心认真的设计,与撰写教学目标有相通之处,它应该是可观测、可检测、可操作的,而非空洞。如一节英语课的课堂学生自我学习效果评价表:
上述的学生学习自我评价非常明确具体,学生能够准确做答,监控自己的学习效果。教师通过统计学生的自我评价结果,发现自己课堂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
3、客体课堂反馈与测试
参与课堂教学的听评课人员姑且称之为客体,他们可以对照教学目标(如果目标描述准确到位)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观测学习效果。他们也可以通过课后检测的手段来监控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如:针对教学重点内容预先准备检测题;准备相关内容的简单分析;检验记忆效果等等。
4、课堂学习活动的延伸——作业监控
作为学习活动的衍生产物,作业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监控组成部分。要建立作业布置的常规检查制度。加强对作业的常规检查,对检查反映出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备课组和任课教师,以期有关备课组和教师调整好作业布置的质与量,协调好与其他备课组的作业布置关系,对学生作业总量有效控制。
欢迎光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http://shequ.jspxedu.cn/)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