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标题: 看段惠民《做智慧班主任》视频有感 东山小学 张宇 [打印本页]

作者: 2012vip4084    时间: 2017-5-15 18:15:02     标题: 看段惠民《做智慧班主任》视频有感 东山小学 张宇

段老师的讲座激情洋溢,魅力四射。与其说是讲座,倒更像一场励志演讲,段老师站在舞台上,一站就是半天,侃侃而言,畅谈了自己成长的心路历程——从一个普通的老师到“全国首届十佳班主任”,从最偏远的乡村走进了人民大会堂,展示了一个老师丰富的内心世界。看完视频有以下体会:

一、感悟生活智慧

他是个有心人,他特别关注细节,懂得向生活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并把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运用到教育教学之中。他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出差坐火车喜欢在漆黑的车厢里看书、他敬畏文明。为了做好教育工作他阅读了《论语》、《爱的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12讲》等大量古今中外的经典,他还每天坚持读《教师之友》、《中国教育报》、《教师博览》等教育报刊。

除了读书他还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感悟。他发现:一棵小树弯折了,种树人会给他打上“绷带”,然后经常来看看小树,每过一段时间,还要给小树重新绷带。就这样三番五次,直到小树的伤口彻底愈合了,长粗了,强壮了,再也不会弯折了。受到种树人的启发,他想到后进生的转化问题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解决的,要反复抓,抓反复。耐心,细致,不厌其烦。不怕麻烦。在学生努力几天,学习效果不太明显,将泄气还未泄气时,他就会像种树人再次给受伤的小树打绷带一样,再次出现,给学生讲故事,鼓励学生,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就这样反复的,长期的,在学生就要泄气时,他及时出现,给学生鼓劲,做学生做思想工作,帮助学生。

他向驯兽师讨教的“不相容法则”:看见做不希望做的动作,转身走开,假装没看见。看见喜欢做的动作,扔肉,强化这个动作,以及“鲸鱼哲学反应”:发现别人做的正确的事情,并及时加以鼓励。因为注意力就像阳光一样,我们关注什么,什么就会生长;我们忽略什么,什么就会枯萎。他把这些生活感悟运用到自己的教育中。他甚至在生活中逐渐悟出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以及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之后,创造出了段惠民的名言“生活即教育,教育也是生活,社会即学校,学校也是社会”,并且得到大家的欣赏和认可。

他还幽默的给自己的名言找一个名正言顺,大言不惭,振振有词的的理由:有人发明铅笔,有人发明橡皮,有人把橡皮和铅笔绑到一起,就发明了带橡皮的铅笔。

二、感悟他人智慧

(1)“博览群书化思想,躬身践行生智慧”。教师的智慧来自于多读书。成为有“智慧”的教师,唯一的途径就是要多读书。读书的教师才能与时俱进,永远站在教育发展的最前沿,才能把握着教育改革的脉搏。高尔基切身体会到:“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读书的教师才能锻炼出丰富、睿智、豁达的心态。没有知识的支撑,智慧灵性就会枯竭。

段老师喜欢读书、喜欢佐证进而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作为一位物理教师,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文字功底,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利用典故名言旁征博引、得心应手、收发自如。可见,他读过很多书,并且在读中思考、思索,在读中感悟、顿悟,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所能成就的。

(2)润物无声。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意图越隐蔽,越是能为教育对象所接受。我们在对孩子们进行教育的时候,不一定板起面孔说教,而要设计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润物细无声地接受教育。

带孩子们去北京,看天安门、爬长城,我希望孩子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孩子们亲身体会祖国母亲的伟大,不仅爱天安门,爱首都,还要爱人民。而回来之后,组织“给照片起名字”的主题班会,无形中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或许比老师在班里要求孩子们写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文章、号召孩子们要爱国、爱人民的说教更有效果。

三、段惠民老师讲座妙语录  

1.抓反复,反复抓,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2.无知者无畏。

3.生活即教育,教育也是生活;社会即学校,学校也是社会。

4.班主任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太阳。

5.没有困难的工作,只有害怕困难,不敢工作、不愿工作的人。

6.爱学生,就是爱自己,就会有爱的收获。

7.如果不想让孩子的脑海里长杂草,就给他种上优质的庄稼。

8.最高明的班主任是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班主任。

段老师的讲座幽默风趣,他的一笑一颦,一言一行,无不透露出他的自信和名师的魅力,简直是一本无字的书,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动力。段老师对事业的不懈追求,高超的班主任工作艺术,爱事业,对学生的真挚情感,使我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的崇高和伟大,不在于他本人的地位和处所,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头脑,作为一名乡村小教师,段老师能成为全国十佳班主任那是理所当然。







欢迎光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http://shequ.jspxedu.cn/)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