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段惠民老师的《做智慧班主任》有感
大连金州龙王小学 王雪
段惠民老师两次获河南省优质课一等奖。在《人民教育》等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等160多篇。辅导学生在《中国教师报》 等媒体发表文章500多篇。这样一个优秀的老师,用2个多小时的时间向我们传授如何做智慧型班主任,给我感触最深的是:生活即教育,教育也是生活。 社会即学校,学校也是社会。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美国学者杜威如是总结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他的研究其实告诉我们,没有必要因担心后代的脆弱而为之塑造无尘、封闭的学校教育环境,更没有必要仅仅运用人类一切最为美好甚至空想的教育元素来“熏陶”他们。现实生活的真实会从他们进入社会的第一天起就以巨大的冲击力摧毁理想化的教育所构建的乌托邦。教育不是仅仅在为未来生活做准备,当然也就不应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忍受诸种并不人道的折磨,并为这些折磨添加上“为了未来的幸福”的说词,越来越漫长的教育过程其实就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当然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是杜威的弟子陶行知先生富有中国特色的概括。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倡导:“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段惠民老师根据自己的多年教学经验把二者结合起来,辩证的看待生活和教育,学校与社会的关系,让我收获颇多。
对于如何做一名智慧班主任,段惠民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博览群书化思想,躬身践行生智慧”。教师的智慧 来自于多读书。成为有“智慧”的教师,唯一的途径就是要多读书。读书的教师才能与时俱进,永远站在教育发展的最前沿,才能把握着教育改革的脉搏。高尔基切身体会到:“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读书的教师才能锻炼出丰富、睿智、豁达的心态。没有知识的支撑,智慧灵性就会枯竭。段老师喜欢读书、喜欢佐证进而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作为一位物理教师,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文字功底,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利用典故名言旁征博引、得心应手、收发自如。可见,他读过很多书,并且在读中思考、思索,在读中感悟、顿悟,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所能成就的。佛经上说,一沙一世界,一花一乾坤;哲人说,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教育的每一天都是一首隽永美丽、动人心魄的诗;教育的每一天都有梦——让人憧憬的梦,引人不懈拼搏的梦。
欢迎光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http://shequ.jspxedu.cn/)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