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期的教学理念来看,亲子互动能够始于胎教,父母对胎儿间接的抚摩,父母对胎儿柔言细语的说话,胎儿有时会给予的行动回应。当孩子出生以后最早接触的人就是父母,最初的社会交往就是和父母之间的亲子互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实施就是通过亲子互动来传递和沟通的。所以亲子互动的和谐是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良好亲子互动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亲子互动是指家庭中父母对子女之间对换信息、意见、情感和态度,以达到共同的了解、沟通与互相合作的过程。幼儿最初的交往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是幼儿初始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亲子互动是家庭教育功能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交往中,父母对幼儿的影响,幼儿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反馈,两者之间是交互进行的。因此,父母与幼儿的交往互动对幼儿的初始社会化产生着长远的影响。初期的亲子互动研究倾向于在婴幼儿期间对父母与儿童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近年来探讨童年期、青少年期,父母与子女间的互动关系也日益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尤其是亲子沟通与青少年行为的联系更是备受关注。总之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亲子关系不仅仅对幼儿的早期生活和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在幼儿成长的各个年龄阶段这种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亲子互动与幼儿认知的发展亲子互动为幼儿了解周围世界,发展语言和其他认知实力制造了有利条件。在父母的指导下幼儿开始注重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和锻炼了他们的注意力和感知能力,并为好奇心和求知欲奠定了最好的基础,父母在与幼儿交往中的指导性语言也成为了幼儿学习语言的效仿对象和自然榜样。
相关研究表明:缺少初期亲子互动经验的幼儿,智力和语言能力以及探索欲等方面,均比亲子互动经验丰富的同龄幼儿差。也有研究表明:亲子间的互动交往质量与幼儿的言语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相关。幼儿的创造力与幼儿的阅读沟通质量相关,幼儿所感知的自我能力和亲子阅读与亲子互动的数量与质量有关。[1]
事实上亲子关系对幼儿智力的影响可能会对人的一生的智力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杭齐克在总结自己的研究时就曾指出:一个人中年时的操作智力水平与他2岁时母子交往的机会有关联,一个生动活泼,精力旺盛对孩子的活动经常作出反应的母亲,会使孩子成年后在操作IQ中取得更好的成绩[2]。
(二)亲子互动与幼儿情感的发展亲子互动对婴幼儿情绪的稳定和情感的健康发展起极为重要的作用。关于依恋的许多研究都表明,依恋是婴幼儿期一种强烈而持久的情感联系。6-7个月的婴儿就会对母亲产生强烈的依恋。他们积极寻求与母亲亲近,并对母亲的存在表示深深地关切,与母亲在一起时他们情绪上会感到极大的愉快并且具有安全感。安全性依恋是良好、积极的依恋。实验表明:接受的,合作的母亲最容易使婴儿形成安全性依恋。安全性依恋的形成可以使幼儿更为安静,安然,塌实,更为坚持地完成任务,使他们更加轻松地应付陌生情镜,从紧张焦虑或恐惧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恢复平静。
幼儿期的依恋会对后期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丁鲍尔比研究过母亲与幼儿分离对幼儿以后行为产生的巨大影响,发现适宜的依恋将致使一个人的信赖、自我信任的形成,并能顺利地依恋自己的伙伴和后代[3]。
(三)亲子互动与幼儿道德品质的发展亲子的互动对幼儿道德品质和行为的养成具有更直接的影响。在亲子互动中父母向幼儿传递着社会性知识,道德准则和行为习惯。同时给予了幼儿许多的练习机会,并给予不断地引导、帮助、纠正和强化。幼儿的许多亲社会性行为就是这样形成的,如同享、谦让、轮流、沟通、友爱、尊敬师长、关心照顾他人等。
(四)亲子互动与同伴交往
家庭中亲子互动模式是幼儿与同伴交往的行为出发点。亲子的互动为幼儿学习交往活动供给了充足的源泉。幼儿对伙伴的态度和表现大多是与父母亲互动的模仿与泛化。积极主动的亲子互动有利于构成幼儿对同伴的关心、爽直、怜悯、谅解,并对幼儿自尊感和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了积极地感化。
也有的研究者认为:早期亲子互动的经验不仅使幼儿对同伴的交往产生影响,甚至也会对幼儿成年后的人际交往立场,活动和关系产生影响。近来的研究还指出"父母的情绪与男孩的伙伴交往技能有关,而母亲悲观的情感与女孩的伙伴交往有着密切联系”
(五)亲子互动与人格发展
幼儿人格的初期形成主要与父母有关,是父母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亲子互动中将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选择灌输给幼儿。因此,发展幼儿人格中的自立性务必要先建立起有效的民主自由的亲子关系。
二、亲子互动的影响因素
影响幼儿亲子互动的因素有多方面的,研究者们分别从家庭教养方式、父母人格、受教育水平、父母的收入、父母的压力和幼儿的气质特征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一)父母因素与亲子互动
1.父母的教养方式
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父母与幼儿之间的交往与互动,许多研究者对此进行了研究。美国心理学家Baumrind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有三种,分别是专制型、权威型和放任型。相信权威的父母可以对孩子的需要作出反应,并给予适当的控制。相反,专制的父母常常使用权力,禁止和惩罚这种控制手段,让孩子绝对服从父母。
2.父母的人格特征
作为主要照顾者,父母的个性特征也会对亲子互动产生影响。研究者发现母亲自身的一些人格特征影响亲子互动的过程。研究者Cox发现,在与幼儿交往时,抑郁的妈妈比开朗的妈妈积极的腔调更少;少问问题,少解释,少推荐;忽略孩子的要求,更容易使用控制;对孩子的暗示不那么敏感。[8]这说明母子互动质量差。不同的是,性格开朗的妈妈则和幼儿的的互动较多,较为踊跃,较能观察到孩子的需求。
3.父母亲的受教育水平
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可以以更民主的方式与子女交往。通过一些研究表明,高学历的母亲在孩子的教育中表现出较少的放纵、独裁、忽视、惩罚、高绩效要求等行为,而更多的运用推理,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度。
4.父母的经济收入
社会经济地位不同,亲子信仰也存在差异,影响亲子互动。通常收入水平低的家庭,它们的父母受教育的水平也相对的较低,他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通常要求孩子顺从自己的决定与安排,很少与孩子们进行语言上的沟通;高收入父母则重视与孩子进行言语交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幼儿,重视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9]
5.父母的压力
有研究者认为,处在压力中的父母自我效能感差,对幼儿缺乏耐心与温情,较少参与幼儿的游戏,提供给幼儿的帮助和支持也较少,对幼儿需求的感知也较少,而对于幼儿的消极控制则较多。在压力情境下,父母对孩子的消极人格特征和行为知觉也比较消极,家长也感受到更大的压力,亲子互动更加困难。[10]
(二)幼儿自身因素与亲子互动
1.幼儿的气质特征
托马斯等著名的心理学家,提出了著名的九重气质理论,而且认为“困难”气质的孩子大概有以下几个表现:时常感到不安、时而哭闹不止、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差、难以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从安全型婴儿的妈妈对幼儿发出信号、情感表现十分敏锐来看,她们激励幼儿完成各种探究活动,积极主动的与幼儿亲密接触;躲避型幼儿的妈妈偏向于拒绝、不敏锐,对幼儿缺少耐性与责任心,对幼儿的表现不能及时的做出反应,常常以悲观的情绪去面对幼儿;抵抗型幼儿的妈妈干涉与忽略程度高,她们表现出不愿意与孩子亲近,而且常常对幼儿的表现做出错误的反应,不能够和幼儿构成同步的生活行为习性。[11]
2.幼儿性别、年龄特征
有研究认为幼儿4岁和7岁时,父亲对待男孩和女孩的态度在一些方面差异显著。幼儿的年龄对母亲教养行为的接触与参与、认知发展指导、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的表达等方面具有显著影响。
[size=15.0000pt]三、 建立和谐亲子互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亲子互动对幼儿心理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那么该怎样创建融洽的亲子交往,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呢?
(一)父母对孩子给予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支持
在埃里克森的幼儿发展阶段轮中,幼儿期正好处于自主对愧疚的阶段当中,幼儿的主要发展任务就是获得主动感和客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当父母对孩子给予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后,会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信任感,使他产生好奇心,有勇气去主动探索周围的世界,和他人交往,体验着自身行为的目的性。在此过程中,幼儿也将学会主动地爱父母,爱自己,爱他人,这种爱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埃里克森认为,个人未来在社会中所取得的工作上、经济上的成就,都与幼儿在本阶段主动性发展的程度有关。因此,父母应该注意幼儿这个阶段的发展特点,给予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支持。
(二)父母要学会逐渐"放权”
父母不能够让幼儿一直在自己的保护下生活,要学会和能够“放权”,让幼儿学会独立。随着孩子岁数增长和父母的教育,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孩子独立的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一是对父母产生强烈的依赖感。所以父母应该要明白过分的庇护就会让幼儿产生依赖的情绪,这不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培养,使幼儿产生自卑感,甚至会对成年后的人格产生消极的影响。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不可能与他人交流,了解他人的安宁和等待人的感情,这在独生子女中尤为普遍。孩子可以通过与人相处的方式学会体验人际交往,但仅仅通过父母的说教是不能够理解的。是以,父母应该逐步"放权”,激励孩子与同龄的小伙伴沟通交流,在实践中能够形成分享的意识和理解他人;磨练孩子的独立,容许他们自己思考问题后做决定,少许的错误是可以被原谅的;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这些都是培养独立儿童精神的基础和关键。
(三)父母要做到换位思考
父母应该把孩子视为家庭成员和他们的平等,学会换位思考,与其民主平等地沟通。很多家长提出幼儿在很小的时候就出现了逆反的心理,总是反着干,你想让他坐下,他偏偏要站着;你让他站着,他偏偏要到处跑,尝试着与他沟通,但却没有多大的效果,十分的令人头痛。实际上,随着孩子岁数的增长,他们有着自己的思考模式。并且幼儿期的孩子希望得到认同与关心,渴望父母能够尊重自己的主见与感受,可是往往父母不自觉的把自己的看法强加到孩子的身上,要求孩子按照自己当时的意愿去做。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双方沟通时会矛盾。针对孩子的这种表现,父母应该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了解幼儿期孩子心理发展特征,从孩子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做一位可亲可敬的家长。除此之外,幼儿这个阶段多是在游戏当中学习和模仿,父母可以利用亲子互动进行亲子教育,改善亲子关系,通过游戏理解幼儿的需要,进行有效沟通。
欢迎光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http://shequ.jspxedu.cn/)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