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聚焦课堂变革 提高教育质量》有感
杏林小学 张晓艳
从踏入师范学校开始,老师就告诉我们,要用爱心来教育孩子,要对孩子充满爱心,但是,当自己真正踏入了教育这一方热土,你会突然发现,单单有爱心是不够的,你还要用孩子的思维去思考,你还需要去接受孩子的思想,还需要有强硬的专业知识,因此,以下几方面便觉着尤为重要了:
一、耐心仔细听异声,把微笑带进课堂。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怪问题和答非所问,教师不应生硬的给予否定。而要耐心听、仔细听,引导学生在讨论与知识再现时自悟、自我认定。这样做,不仅能细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能使学习气氛格外轻松,进而培养学生勇于求知的欲望。很多实践表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通过微笑来传递的,而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二、通过新奇的教学设计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把实践带进课堂。动手实践具有综合的教育功能,它不仅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构建轻松愉悦的和谐课堂,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了解和探究自然的科学方法。
三、以热情感染学生,以期望激励学生,把鼓励带进课堂。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老师的鼓励。一句赞美的语言,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悄悄竖起的大拇指,就如同花儿生长的催化剂。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应利用多种方式鼓励、表扬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你说得真好”、“你真聪明”、“不要紧、慢慢来,就要成功啦”,这些催人奋进的语言会激起他们的自尊心,促发上进心,调动起学习热情。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摆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四、把竞争带进课堂。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课堂上创设问题抢答、笔答题竞赛,可允许先做好笔答题的学生当“小老师”,教师运用适当的激励语言,“看谁说得最清楚”,“谁的方法最简便”,“哪个小组合作的既快又好”,最大限度的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展示学生的个性。实践证明,把竞争带进课堂,会使课堂更加和谐。
因此,我们要让全体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感觉到有希望,有信心、爱上你的课、上好你的课,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也就自然产生了。
欢迎光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http://shequ.jspxedu.cn/)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