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标题:
浅谈小学生教育
[打印本页]
作者:
SPW5704447
时间:
2018-11-8 13:30:32
标题:
浅谈小学生教育
老师是学生心灵和性格的塑造者, 对学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成功雕刻这一颗颗幼小的心灵,使之焕发出闪动耀眼的灵光,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最关注的课题。以下粗谈小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实践。
一、小学生思想教育要坚持“爱”字当前
著名教育家捷乐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爱是学生的一种需要,对于学生来说,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希望老师就像他们的父母一样爱护自己。如果这种爱的需要得到满足,学生便会对老师产生依恋感、信任感、把老师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当对他进行教育时,他们从心里感到老师是在关心他、爱护他、帮助他,才会很好地与老师配合,甚至做到“言听计从”。有很多家长都会这样说: “这孩子就听老师的。”如果这种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学生就会叛乱,产生孤独感、自卑感, 更不会相信老师。所以很多学生言行不一,校内、校外判若两人,把老师的话当做耳边风, 甚至个别学生敢于唱“对台戏”。因此,我们要对学生投去信任的目光,给予和蔼的微笑或一句关心鼓励的话语,拔动学生心灵深处的弦。这样一来,学生自然会相信老师的每一句话, 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
二、“亲其师,信其道”,老师要和学生搞好关系
第一,上好自己所教学科的每一节课,也就是在教法和学法上多下功夫、多钻研,让学生觉得你就像是一个导游,引导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他们是在享受知识的海洋和探索所带来的乐趣。第二,要了解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比如家庭状况、兴趣爱好、为人处事的优缺点等等,同时要创造各种机会和学生聊天,和学生照面主动和他打招呼。 第三,要重视学生与学生的情感培养。我们知道,人是情感性动物,他们需要重视和肯定,当学生感受到教师是重视、尊重、信任和喜爱他们的时候,他们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你。第四,说到做到,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者本身就是一本非常珍贵的教科书,大到世界观、人生观,小到一举手一投足,都渗透到整个新课标教育中,如果我们能以自己的人格品质和言行一致的心理与行为吸引学生、令学生钦佩,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已经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第五,要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对学生爱的表现。我们把学生首先定位在“是来学习生存智慧的人”、“正在学步的人”、“正在成长的人”,所以对犯了错误的学生首要的是诱导、激励以及关爱,批评要恰到好处。
三、创建感恩平台,引导学生发现美
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在当今的小学生群体中,缺少的正是这种“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常常听到、看到学生之间因为某种小事而发生矛盾。那些小事不过是在走廊上被人撞了;在教室里被人把学习用品弄 到了地上;有人在背后说了自己的坏话;因为长相等原因被人起了绰号;有人弄脏了自己的 书桌……这些实属鸡毛蒜皮的小事, 却被部分学生看成了天大的事情, 非要讨个对错或惩罚 一下对方不可。于是轻则口出脏话,重则施以拳脚。究其原因,根子在于现今大部分学生都 是在百依百顺中成长,他们关注自己多,关注别人少,从小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习惯,容 不得别人对自己有任何的指划。他们觉得若不那样“表示”一下,自己便是儒夫,别人会更加 “欺侮”自己。
我们可以原谅他们的年幼无知,但不能任其发展,必须给他们以正面的教育。 为此,可通过开展“夸夸我身边的人”、“我要感谢……”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向学生传递学会 感恩与宽容的思想;也可在班中设立乐于助人、待人有礼、关心集体等表扬栏,让学生通过 自己的细心观察,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并把表现出色的同学名字写在上面,渐渐地,他们学会了发现别人身上的美,也就不会对别人有过多的责难。此外,还应引导学生在与人交往 中遵循基本的相处之道:一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会欣赏别人,为别人的进步而高兴,并且及时地送上最诚挚的祝贺;二决不能用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目中无人。三要学会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的过失。
四、掌握批评的尺度,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评价是一种教育手段,它的意义在于使教育对象知美丑、辨善恶,明是非,其中批评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我们在批评学生的时候,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明确批评的目的, 这样才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而面对学生长出的“斜枝,”恨不得一下子“剪掉”这种情况 下所进行的批评,则极有可能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其实使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老师 批评他是为了让他改下错误,使他进步,而不是“落井下石”。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只要他改 正了,同学们仍然欢迎他,老师也仍旧喜欢他,另外,对于一些看似不大的“小事”认为可提 事不提,于是漫不经心地进行批评,这样的批评缺乏力度,学生不会装进心里,自然也不会 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怎么会改正呢?所以批评重在掌握尺度,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物与 地点、不同的事件,批评的的力度也就不一样。要想得到学生的敬重,我们心中得有一把心 子,在衡量学生时做到“荣辱皆忘”。只有掌握好了尺度,才能使批评真正做到深入人心,使 犯错误的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理解和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
五、换个角度,在 “杂草丛生”的心灵里播种希望
教学中,我们遇到的问题学生真不少,他们自卑、失落,他们懵懂无知,他们随心所欲。如果我们一味地教训、批评、教育收效甚微,且有时取到反作用。不如换个角度,改变一下 思维定势在他们的“杂草丛生”的心灵里播种希望的种子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即使是很一般的学生,在老师充满信心与深情的关怀、鼓舞 下,也会变得自信、开朗,进步神速。老师要用爱心为孩子播种希望。教育是一门艺术,所 以光有爱心还不行,还要有一双“火眼金睛”,一双善于发现孩子长处的“火眼金睛”。我们相信,老师要做播种希望的人,多给孩子 表扬、鼓励,让他们看到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才能有学习的动力。
六、发挥同伴群体的作用,引导共同进步
一般的孩子从小便生活在一个同伴群体当中,然而同伴的群体关系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 响也很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社会性的逐渐发展,其对人际交往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一方面青少年对家庭与父母的摆脱,需要到同伴中去寻找归属和依托,同时,同伴关系也是 他们寻求自我成长参照、获得各种新信息和习得交往技巧的最重要途径。 同伴们所公认的规 范和标准在某些方面比长辈们的规范和标准在心理上变得更为重要, 他们希望得到同伴的承认、理解和赞赏,开始建立自己的固定同伴网络关系,朋友在儿童生活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 角色。 有的班集体,没有形成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为一小团体的不正确言论和意识所左右,由于从众心理的影响,导致一些学生不良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在此方面,我们要多做引导的工作,让学生中的同伴群体正向发展。对于后进生,我们还可以发挥同伴群体的监督作用,从他们身上采集更多关于后进生的个人信息,为实施有效的教育策略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促使群体中的成员共同进步。
七、帮助家长走出家庭教育中的“盲区”
俗语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因此,与家庭积极配合, 有助于加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但现今的家庭教育中仍存在不少的“盲区”。如其中一个“盲 区”——家长说得越多,孩子越不听。据有关调查,在七成以上的青少年认为自己的父母太 唠叨,难免会产生反感,可见“唠叨”成为了当今父母的通病,其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父母太在 意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缺乏信任或担心孩子不理解他们所说的话,于是反复说、反复叮嘱、 反复强调, 而实际上有很多的话, 家长只说一遍孩子就明白了,反复说只会令孩子感到反感, 教育结果适得其反。当发现有此现象的时候,我们可以提醒家长多克制自己,并鼓励家长多 采用互动式的谈话与孩子沟通, 使孩子有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 并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孩子。 所以教师除了在加强学校的教育工作外,还要密切联系家长,沟通家校之间的信息,使教育工作得到学生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使家长成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教育力量。双管齐下,共同管教,才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得到健康的成长。
小学生思想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教育成果不可能一朝一夕得到实现。但小学生的可塑性十分强,我们不要总是坚持“朽木不可雕”,要用希望的眼光、热情的双手、期待的心情、巧妙的方法去雕刻他们这一颗颗稚嫩的心灵。
欢迎光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http://shequ.jspxedu.cn/)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