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越来越多元化,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却越来越困难。特别是近期发生的多起校园自杀、投毒事件,证明这些跟着计算机长大的孩子更寂寞、孤独、压抑。学会运用正确的交流方式是现代社会人际关系中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它不仅能把自己的思想准确的表达给他人,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还能使压抑的心理负担得以释放,有效防止抑郁等容易造成极端恶性事件的病症发生。刚刚发生在河南周口的高某雇凶弑父、杀姐案告诉我们,在纷繁的人际关系中,亲情之间的交流、沟通、理解是必不可少的;许多人忽视了这一点,不仅沟通交流的时间短,而且方式简单粗暴,导致一些处于成长期的孩子迷茫、孤独,久而久之极易造成心理障碍。我谨就父(母)子(女)之间的交流提点建议,供参考。 一、抓住交流的时机。当前存在一种普遍现象,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困难,许多孩子与父母顶嘴、争吵、“冷战”,代沟似乎越来越深。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缺少沟通、“管道不畅” 造成。在处理一些具体问题的时候,很多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不用过多的解释,也很少主动去探求孩子的内心世界。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十三四岁的孩子对父母有一种“先天性”的抵触情绪,遇到问题与危险主动与家长联系的不到百分之三十,他们更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曾经有一个十二岁的女孩,被性侵后不愿意告诉父母;在其后七八个月的时间内,父母不仅没有发现孩子的异常变化,竟然没有一次与孩子认真交流过!在亲情交流的过程中,父母要积极主动,抓住一切机会,诸如节假日、学校组织大型活动、子女生日、发现孩子情绪波动时,主动与孩子交流。在发现孩子情绪异常又不愿意交流时,更要创造机会,比如带领孩子去郊游、看电影、玩游戏等,等孩子心情放松了,再去了解孩子情绪变化的原因。 二、亲情交流要以民主平等的方式进行。在家庭关系中,父母一般居于主导地位,掌握着交流的主动权。一部分儿童不愿意与父母交流的原因是做父母的高高在上,采取的方式过于简单粗暴,交流变成命令,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引起他们反感和形成抵触情绪。亲情交流中要把孩子当作平等的主体,充分让孩子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父母要认真倾听,让孩子把话说完,不要轻易打断,让其感受到自己的意见被尊重。在充分表达完后,再一起分析其中的是是非非;此时纠正一些错误的想法容易被接受。 三、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对他人和社会的不满。前几天的一则新闻深深的触动了我。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仅仅因为听说父亲几年前与人打架的事,就把人家的孩子杀死,实在让人痛心。孩子的社会经验少,辨别是非的能力弱、自制力差,长辈的一句不经意的话就能在他的心里留下阴影。所以家长在与孩子交流时要选择内容,把思想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千万不要告诉孩子某某怎样怎样,非常有害。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社会和他人,要给孩子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即便社会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也要让孩子看到社会在不断进步,看到希望。把消极悲观的情绪带给孩子是非常危险的。四、交流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家人之间的交流可以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进行,也可以在外部环境中讨论;可以郑重其事的说,也可以看似漫不经心的问;可以是父母中的一人单独进行,也可以开家庭民主生活会的形式……甚至可以邀请他们的伙伴一并进行。呆板、单一的方式不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总之,只要做家长的处处留心,善于观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勤于思考,一定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家庭和睦,生活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