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PW5706333 于 2016-5-23 11:33 编辑
师爱让天性沐浴在春天里 平阴县实验小学 李风景 小杰是一个勤奋刻苦的孩子,学习成绩优异,自觉遵守纪律。但是,他上课从未主动举手回答过老师提出的问题,面对老师的提问,他也表现得局促不安,说话时不敢直视老师的眼睛;课后,他不喜欢与同学交流,遇到老师也不愿意主动问好,只是涨红了脸快步走过去。久而久之,他已经没有了主动表达自己想法的胆量,更没有改变自我的勇气,无形之中给自己制造了一个沉重的思想枷锁。 怎样才能引导他打开自己的心锁呢?我开始默默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发现每天放学当其他同学都争先恐后地向教室门口拥去时,他总是静静地跟在后面。也许他内向的性格使然,但是我深感这是一个引导他重新认识自我的教育契机。我走上前,拍拍手,对大家说:“请大家往后看。”我把小杰揽到自己的身边,一本正经地说:“就在大家忙着向外拥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在默默地给所有同学让路。什么是‘彬彬有礼’,什么叫‘绅士’,这就是!”很多同学都羞愧地低下了头,我看到他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紧紧抿着的嘴角流露出一丝难以觉察的笑意。 三年级的孩子开始学写作文了,课余时间我欣赏孩子们写的作文的时候,我欣喜地发现,在小杰的作文中,我看不到羞涩,他在用文字很自然地表达着自己的感受,甚至还有几分俏皮可爱。我想:内向的孩子也有情,只是表达的方式比较内敛含蓄罢了,那我不如就用写评语的形式打开他的‘金口’,用他感觉舒服放松的方式与他交流。在批改完他的作业后我写了这样的的评语:欣赏你的真诚,感谢你对我像朋友一样的信任,渴望与你在课堂上的交流。请你给老师一个分享你感受的机会,好吗?之后的几天,上课的时候我都会下意识地朝他的座位望望,用鼓励的目光给他站起来的勇气。 终于,第三天的数学课上,我提了一个有难度的问题,几个同学都没有找到问题的关键。我环视四周,惊喜地发现他抬起了头看着我,我赞许地凝视着他,他依然用坚定的眼神看着我。我知道:这样的眼神意味着他准备要试一试。我按捺着心中的喜悦,轻轻地走到他身边,微笑着说:“请你说吧,小杰。”他的回答很精彩,我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接着是全班同学越来越热烈的掌声。待同学们安静下来,我借机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你知道为什么小杰能说得这么深刻这么全面吗?”同学们踊跃地回答。“因为他预习得充分。”“因为他认真听老师讲课。”“因为他思考得周密。”“嗯,大家说得真好!小杰不举手的时候他正在认真地思考,同学们回答问题的时候他正在心里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所以他今天能有这么精彩的回答,都要归功于他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应不应该向他学习,认真思考,想好了再说?”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要!”他又一次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但我相信他的内心一定是波涛汹涌了吧。我仿佛看到他紧闭的心花慢慢地绽开了,绽开了...... 通过这次尝试性的教育经历,我明白了:教育不一定意味着改变,“顺其自然”的教育更能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他与生俱来或自然形成的性格对他来说是最大的幸福,也是一个教师走进学生内心的第一步。对于小杰这样极度内向而又缺乏自信的优等生来说,关键不在于转变他的性格,而在于引导他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创造机会让他体验成功,从而使他不把自己内向的性格作为一个思想包袱,而是积极地发扬自己性格的优势。其实,最胆小怯弱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也许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作为教师,要为他创设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而且努力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同时给予必要的乃至夸张的表扬和鼓励。赞科夫曾说过:“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性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愿充满着师爱的理解和尊重深植于孩子的内心,让天性永远沐浴在春天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