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教育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18:52:2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小学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承担着国学的传承与发展的双重责任。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认识中华民族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同时还要注重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人们开始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小学阶段,我国就十分重视学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因此可以说学校教育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国学教育的内涵与理念

  “国学”的提出,是相对于“西学”而言的。清朝末年,“西学”凭借着坚船利炮传入我国,与“西学”想对应,一些崇尚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士提出了“国学”这一概念。“国学”的“国”有着特定的社会、历史的内涵和特色,它根植于我们中华文化土壤,是以儒学为核心,兼容道家、佛家思想的文化体。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关于国学的概念,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先生有过较全面的论述,他认为国学可以理解为是参照西方学术对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研究和阐释的一门学问,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国学,即胡适所说的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思想、学术、文学、艺术、数术、 均包括其中;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

  “国学教育”的内涵,也因此分为狭义和广义之分。我们这里要探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就是狭义层面上的含义,即对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的教育。通俗地来说,就是让小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 、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通过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好地丰富我们素质教育的内涵。

教育学生的优秀品格,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实来看,由于学生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的个人涵养、综合素质,与教学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在社会中,一些人急功近利等不健康行为,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发展。像学生性格极端、心境浮躁,教师抱怨学生不听话、难管等情况是数见不鲜。因此,打破原有德育工作的模式,在德育中渗透国学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与涵养。这是基础教育阶段中德育工作的需要。同时,在小学教学中提出国学教育理念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学生的阅读量、阅读面作出了新的要求。

  二、在小学教学中国学教育的意义

  首先,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国学中的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间,这些优美的词句被万口传诵,她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已经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优秀的古诗词不但情理趣兼备,易于诵记,而且能启迪人的心智,真正让学生受用一辈子。通过诵读经典名作,如《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孟子》等蒙童教材,可以教授学生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而且可以对小学语文课文的学习得到有益的补充,从而提升自身的语言文字素养。学生从小就了解到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树立起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从而使得学生长大后面对文化冲击时,不忘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国国民素质。人的行为规范与约束,不能仅仅依靠法律来实现。还需要良好的教养。中国儒家文化中强调礼、孝文化,尊老爱幼,诚信守信,知行合一。从小让学生接触到这样的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严格自律,提高自身的素养,免受到外界不良的影响。学中渗透国学教育,有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在国学传统中,其精髓是以人为本。人类处在社会这个大群体,难免会遇到不尽人事的问题。这时人的态度与人格的健全与否至关重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提升着孩子们的素养,对于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小学国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基础,是国学教育的基础。在文字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等先进手段,生动地给学生展示出来。这样就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门”字的甲骨文“門”,形状两扇门。从文字的形体与意义去认识汉字,能够带给学生快乐。再如金文的“學”,上面像两只手,意味着合力办学。再往下,像一所房子的形状,房子里有“子”。意思可以理解为在房子里学习。于是“学”最初的意思是学习,后来还有学校的意思。在教学生文字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地融入书法等传统文化。在课堂上注重训练学生的文字书写。教师对其中的偏旁、笔画顺序、间架结构等都要做严格的要求,从而为学生写得一手好字打下基础。学生在学习文字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激发对国学的兴趣。

  (二)加强语言积累

 中国古代文明很多都是有文字记载的,国学诵读,切不可忘记“经典”。 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一周诵读至少三首古诗,每月上一节以古诗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课。 读书可以浇灌人的心灵,提高人的品位。在小学教学中,我首先调查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与书为友。尤其要注意唐诗宋词与名言警句的积累与储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唐诗宋词与名言警句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让学生用传统文化,懂得传统美德。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结晶,对学生情操的陶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名言警句是宝贵的教育资源,能够给人以启迪。在充实学生精神世界的同时,提升他们的素养。

  (三)丰富国学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与生命,它体现着学校的内涵。可以围绕儒家经典,利用学校的主体墙,展现运动剪影、现代绘画、山水国画,使之成为内容丰富的国学。同时,还可以打造国学文化走廊,体现师生的剪纸、刺绣、书法等作品。向全校师生展现国学的内涵,展示了国家教育的成果。通过这些充满内涵的国学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熏陶了学生的品行。通过国学的课程,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

   国学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国民素质的提高以及人格的健全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教学经验,渗透国学教育,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品行兼优的人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1-28 03:20 , Processed in 0.02594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