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镜”的魅力 这是一节作文讲评课,我照例点了几名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并要求其他同学提出意见。当喊到阳时,只见他面露难色,犹豫好久才扭扭捏捏地站起来。他写的是《“文武双全”的弟弟》,刚念完题目,同学们会心地笑了,我从他们的脸上读出了其中隐含的信息。确实,阳平时作文不太好,语言总是干巴巴的,经常被我当作反面典型在班上进行“宣传”,每次同学都能从他的作文中挑出一大堆毛病。在我的鼓励下,他极不情愿地读起了自己的作文。这篇文章写了两件事,一是写弟弟学习成绩优秀,二是写与弟弟用“剑”(就是竹竿)“比武”,最终赢了自己,最后对人物的特点做了概括。平心而论,对于阳来说,这篇作文已经写得相当不错了,大概是男孩子平时对武侠小说比较偏爱的缘故,他在写和弟弟的打斗场面时,还真有那么点“武侠”的味道,一招一式写得清清楚楚。听他读完后,我半开玩笑地说:“听起来好象在写武侠小说吗……”教室里立刻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声,同学们都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我刚要示意阳坐下,忽然发现他竟然哭了起来,眼圈红红的。我让他坐下,他也不听,只是一个劲地哭,不一会儿,眼睛就如两只红樱桃一般。我心想:坏了,学生都以为我在批评他呢?这对他的自尊心是多么大的打击呀,得赶紧采取补救措施,否则,他以后就会更加畏惧作文了。想到这里,我赶紧示意同学安静一下,然后不紧不慢地说:“同学们,其实他的作文写得很好呀,好在哪里呢?一是紧扣习作要求,用亲身经历的事例来表现弟弟的特点——文武双全,这比起有些同学编造事例要强多了;二是作文的细节描写很生动,虽然是平平常常的小孩子之间的游戏,在他的笔下却那么生动传神;三是作文题目新颖,不落俗套,作文最后的总结更是点睛之笔……” 在我循循善诱的讲述下,同学频频点头,若有所悟,有的说:“是呀,场面描写确实很生动,有点像《林冲棒打洪教头》中比武的场面了。”……听着同学们的夸奖,阳的脸上逐渐泛起了笑容,低着的头抬起来了,腰杆也挺得更直了。 从那以后,我欣喜地发现,阳对作文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课堂上,他也能积极举手朗读自己的作文了,虽然语言略显稚嫩,但激情始终未减。 曾记得于永正老师讲过一个小故事,他记得小时候一次习作后,老师把他的作文当作范文在班级里朗读,最后说他有老舍风格,建议向《中国少年报》投稿。虽然他趣说今年六十多岁,仍未见此文发表,但是却给了他一生的力量,给了他一生的追求。 其实,任何一个孩子都有自尊心,在他们的心目中,都有一种强烈的需要,那就是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心目中的“佼佼者”,越是后进生,这样的感觉更强烈,因此自尊心也会变得愈发敏感。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如果一味地讽刺、训斥和抱怨,甚至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只会让孩子陷入更强的自卑中,甚至从此变得一蹶不振,彻底失去信心,失去前进的动力,“哀莫大于心死”,那样的后果是最可怕的! 作为教育者,对待这些孩子,更要注意自己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应当用“放大镜”来寻找他们的优点,哪怕它是流星般“转瞬即逝”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只要发现了就应大张旗鼓地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能力,体验到更多的成功感,从而建立起更强的自信心。这样,在遇到失败时,他们才能坦然面对,勇敢超越,让他们切切实实地得到发展,这才是成功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