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PW5706290 于 2016-4-27 14:47 编辑
给年轻班主任提个醒 平阴县孔村中学 吴岩斌
每当新的学年开始,又一茬稚气未脱的小学毕业生跨入初中的门槛,我们的心头就充溢着喜悦与温馨。这些可爱的孩子,作为班主任,我们将要和他们一起生活3个年头,1000多个日日夜夜;我们将亲眼看着他们的个儿如同庄稼拔节一天天长高,亲耳听到男孩那嫩嫩的童声不经意间就变成了“唐老鸭”,而女孩也会出落得益发美丽。祖国的希望,社会的渴求,家长的目光,会一起涌到我们的面前。班主任的责任感、使命感让我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接触过不少刚踏上工作岗位就担任班主任的年青教师,在与他们的聊天中,我感到他们对于这份新任务还有几份茫然,不知所措。其实想想自己当初第一次做班主任时,也是如此。因此我想就自己十多年班主任的感受,与年轻朋友们共同交流探讨,希望能对他们即将面临的班主任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误区一:师生关系“亲密无间” 很多年轻的班主任,特别是刚从大学毕业出来的老师,身上还有一股很浓的学生味,这种年龄上的优势使得大多数青年班主任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不会存在代沟与隔阂。但我们要注意到,班主任与学生走得太近未必是好事,相反还会出现很多问题!如:师生间过度亲密的朋友关系,有的甚至是称兄道弟,表面上看是师生同乐,气氛融洽,实际上会造成对学生的溺爱与放纵,会让学生错误地认为班主任是“自己人,一切好说”,从而自损威信。而一旦出现违纪现象,处理轻了,他们不当回事,处理重了,他们和你翻脸,并由此造成抵触情绪,使班级工作陷入被动。这就是陶行知先生说的:“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虽然我们经常提教师要尊重学生,承认师生是平等的,而不是居高临下地面对学生,但是师生之间的平等并不意味着自己全部的、真实的暴露,不等于在学生面前无所顾忌、完全迁就学生。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对老师没大没小,甚至称兄道弟,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正如学生所说:“我喜欢有距离的爱。我觉得好的班主任应该是站出来有威严感,但是和他接触,也能说得开。”因此在我个人看来,新班主任要与学生保持适当距离,守住“师道尊严”这个阵地,这样可以弥补个人经验的不足。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开始时就保持一定的距离,相互适应之后再作进一步的交流。平等并不简单地表现为起点的平等,而是最终结果的平等,是一种沟通意义上的平等。 误区二:班级管理“事无巨细” 作为新班主任,往往对于自己所带的班充满了无限热情、深情、期许,常会潜意识地认为自己应该工作尽可能细致,对学生应该无微不至地关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这些想法本身没有错,但是工作却容易出现误区,以为工作细致就是要事必躬亲,以为无微不至就是事事监督,甚至什么都要手把手地教。这些误区就往往使新老师扮演了“保姆”或“警察”的角色,结果就是老师工作量加大,而且未必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对学生管的太细,有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在某种程度上也减少了学生的独立空间,使他们缺乏班级管理锻炼的机会。 第一年工作时,我基本上是方方面面都要彻头彻尾地抓起来,自习时陪着他们做作业,担心他们会不够自觉;课间,我会走到班里,时不时找个同学聊一聊;甚至,体育课时,我也会站在教学楼上看着他们…… 我所带班获得了优秀班集体的称号,在学校各种活动中也有不俗的表现,当时我对于自己的行为感到满意,我的勤奋工作也得到了同事的赞许,所以我决定把这种经验贯彻下去。当我踌躇满志,准备加大工作力度时,当我信心满怀地让学生对我的工作进行评价时,学生直言不讳的建议宛如当头棒喝,让我开始审视自己想当然的行为。比如他们说,我对他们制造了太多束缚,对他们管的太细,自习课时他们可以做到安静自习,我不必时时盯着他们;不要在课间频繁进入课室,我应该给与他们足够的自主权,为他们营造独立的空间,不要把他们当小孩子。 自己倾注了如此之多的时间、精力,工作的成效却没有朝着自己期待的方向发展,这是沉重的一击。但这种既让自己疲惫,也让学生疲惫的工作方式不能不让我认真思考它存在的弊端,寻求更佳的方式。我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我是一个班级的领导核心,引领这个班的班风、学风,统筹这个班的发展趋向;而不是作为保姆似的看着他们做作业,打扫卫生等等,这些学生完全可以自主管理。作为班主任,应有大将之风,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信任自己的学生,放开手,大胆地让学生自主管理;打破不必要的束缚,给老师一份自由,给学生更多空间。 误区三:教育学生“借题发挥” 年轻班主任一般头脑灵活,思维敏捷,洞察入微,想象丰富,往往能对学生的举手投足作出迅速而准确的反映,习惯于“半片花瓣说人情,一粒沙中见世界”。他们在批评教育学生时,总不满足于就事论事,常常借题发挥,因事缘事,虚夸事端,扩大事态,以致无法收场。某年轻班主任在批评一位上课调皮的学生时,讲到:“谁不知道,你在小学是调皮大王,现在上初中又调皮,看你如此下去,今后有什么出息,只有像你哥哥一样当二流子。”可以说,这位班主任的批评联想能力还算丰富,但结果怎样呢?学生马上顶撞了起来。其实校园内,课堂上我们也经常听到班主任这样批评学生:“你还不快点,又想像昨天那样迟到吗?”“你这个粗心大王,上次数学考试,如果细心一点,就不会不及格”“你总是不听讲,还记得昨天课堂上……”
年轻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总喜欢新帐旧帐一起算,如数家珍,认为这样苦口婆心的训导能让学生深刻反思,铭记在心。实际上这种做法极不可取。如果经常翻旧帐,难免让学生心理上产生厌烦情绪,使批评的效果大打折扣,即使你说得有道理,也不会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我认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就事论事,不提旧帐。比如,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时,老师和学生坐下来一起分析一下失利的原因,提醒学生以后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就比批评学生不用功、上课不认真效果要好得多。批评教育学生最好一次解决一个问题,不要几个问题一起批评,让学生无所适从,也不要翻“历史旧帐”,使学生惶恐不安,更不要一有机会就零打碎敲的数落,结果把学生说疲塌了,最后无动于衷。 误区四:工作要求“尽善尽美” “要做就做的最好。”“要做就做第一。”社会上很多企业都喊出了这样的口号,特别是一些知名成功企业成了我们心中的完美的神话,他们的老总成了传奇人物,我们眼中真正的英雄。作为年轻的班主任,往往年轻气盛,绝大多数新任班主任上任之前的数月就已经开始构思如何去管理带领自己即将接手的班级,学习了很多名家、大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可谓摩拳擦掌,雄心壮志。但事实上每个班都有每个班的特殊性。比方说拔河比赛,如果你班女生多、男生少、个头不高、力气小,你怎么能拿第一。如果你不能认识到这个现实,为失去第一而伤心,埋怨学生不努力,不用劲儿。这样的行为极其让学生背上包裹。一是伤害了学生积极参加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二是让学生感觉到班主任不讲人情,光凭个人好恶来要求自己,从而产生厌恶感,师生之间产生隔阂。对以后工作造成很大的障碍.为一件小事而影响以后工作的全局,这就是完美的最大代价,这是任何一个追求完美的班主任所没有想到的.其实班主任可以从这次拔河比赛中追求另一种第一:如最团结,心最齐、最能拼搏。这样的话,即使拔河比赛的结局是失败,也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很多,而不只是失败挫折,训斥. 我个人认为:新班主任不必强求班级,强求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追求完美(事实上那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只要关注一些原则问题坚决说“不”,不留给学生任何幻想,而对一些非原则性问题则可采取半睁半闭的态度,否则自己累得够呛学生还无动于衷,班主任常处于高度焦虑中导致心情不得放松,用行话说那就是不断用学生的错误惩罚自己,对自己的身心造成极大伤害。对于某些极个别屡教不改诚心捣乱的学生,班主任完全可以进行“以不变应万变”短期内不理他,让他自己觉着无趣,我们不必为身上背负的所谓“红烛”而要去照亮每一个角落,去过分苛责学生,我们不是圣人,也不能把工作看得太绝对,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不可能解决因某些社会问题而导致的教育问题。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应该善待自己的学生,教育他们只要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他们就是最棒的,而不要去追求所谓的完美。 以上所举,仅是自己的点滴体会。自从毕业开始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工作的失误也是常有的,但在这些失误中我也时常反省自己,改进自己.希望这些卓见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引起年轻班主任的慎之戒之!最后用全国优秀班主任李镇西的话共勉:“把孩子当作成人,教师会有许多烦恼;把孩子当作敌人,教师会有许多愤怒;把孩子当作孩子,教师则会有很多乐趣。”衷心希望年轻的班主任在工作中迅速成长真正体验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