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PW5706438 于 2016-5-31 15:37 编辑
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班主任工作琐碎繁忙,难怪有人说班主任是“警察”,是“保姆”。可很多人在工作中尽心尽力,结果还是今天纪律扣了分,明天卫生被警告,于是又忙于认真查证、批评教育。类似事情发生多了,班主任就没了耐心,动辄狠批一顿,可还是收效甚微。 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这是把学生作为单纯管理对象的工作态度和方式所致,它忽视了对学生是班集体的主体的认识,忽视了班集体建设与培养每个学生责任感的关系,因而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没有注意培养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的责任感,使学生思想上形成一种惯势:值日生是你安排给我的,纪律是你在管我的,活动是你要我参加的……长期以来,学生管理班级的责任心得不到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得不到发展,而班主任整天忙得团团转还是事倍功半。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从而让我们的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一. 提高责任认知。对于班级管理中责任感的培养,我通常是利用班会课,通过讲故事、围绕一件事展开讨论等,从正面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责任感,达到激发学生相应情感的目的。通过学生讨论,让学生认识到那些是富有责任心的做法。 二.重视班级舆论,形成正确认知。在班内我会及时点评学生的正确行为,大张旗鼓的宣传班级中的好人好事,如:有同学能认真学习了或能做好值日工作了,就表扬他能对自己负责了;有同学能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就表扬他能关心他人了;有同学能捡起地上的废纸,就表扬他有主人翁精神了……。就这样通过树典型、扬正气、表扬先进、激励后进、开展评选班级“每周一星”的活动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利用学生身边的榜样来使他们感知责任感。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为集体着想,主动为争取荣誉做贡献。 三.做好布置任务的检查评比,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所以在生活上或是学习上,我都要做好布置任务的检查评比。遇到那些责任心差不积极完成学习或其他任务的学生,我总会严格要求,有磨劲,即要求干的事,哪怕是最细小的,也一定要监督他干好干完为止,干不好就重来。久而久之,学生在劳动时的怠工现象不见了,不交作业的现象也日益减少。由于学习自觉性的增强,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四.在班级常规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锻炼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的能力,引导他们进行自我管理。 1.重视两操,关心学生身体健康,培养学生锻炼的责任感。让学生懂得了;别小瞧每天的做操,一方面它代表了我们整个班级的形象,更重要的是现在对自己负责,自觉锻炼出强健的体魄,将来有个好身体才能更好的学习、生活、工作。因此,即使有时班主任不在操场,用学生自己的话说就是:“老师在,我们做操认真,老师不在,我们更要认真。” 2.在卫生工作中,培养学生主动劳动的责任感。对于卫生我们都有体会,关键在于保持,有时你打扫的再干净,说不定一个班空过后就成了“废纸堆”。我给学生商量:咱们班敢不敢对自己提出“教室内周二到周五不用扫帚”的要求,学生一听都说那教室还不成垃圾池了?我说咱们不妨来试试。我们采用人人承包制,给班级按学生划分了区域,于是学生就有了责任感,平时重在保洁,见纸就检,不再乱丢乱扔,整理好自己的承包区域。这个方法收到了特别好的效果。自觉形成了“伸伸手、弯弯腰、捡捡纸”的劳动责任,使学生懂得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加强了保洁意识,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