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自己人”,关键是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和他是自己人,而不是教师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和学生是自己人。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第一,要把师生平等的观念落到实处。比如,某个学生对现在的教育现状、考试制度表达了强烈的不满,班主任在和他交流时,并不需要立即反驳学生的话。首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他的话中肯定有有道理的地方。教师对有争议的问题不一定要求学生非听教师的不可,而是要和学生讨论。如果无法统一观点,可以暂时搁置,以后再谈,不要硬要学生听从。 第二,要善于寻找和学生的共同语言。教师和学生谈话,不仅仅是对学生施以帮教,还有大量很生活化的交流。这些交流,可以增进师生感情,维系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良好的关系有助于教育问题的解决。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取得了进步,可以巩固师生关系,这样就实现了良性循环。 第三,要学会对学生的事“感兴趣”。学生如果认为教师和自己有“代沟”,就很难产生“自己人”的感觉。对学生感兴趣,其实就是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感兴趣,对人的心灵世界充满好奇心。所以,要对学生说的话——即使是教师认为不重要的话——表示出明显的兴趣。 第四,试着使用一些改善人际关系的小技巧。比如,适当改变一下对学生的称呼;在了解学生脾气的前提下使用一些肢体动作,比如拍肩膀、摸头发、握手、拥抱;在学生的一些重要的日子(如生日),给学生制造一点惊喜,等等。 一旦师生成为“自己人”,老师说话学生就容易听得进去,教育工作的阻力就会减到最小。
|